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阿里巴巴创业案例分析 创业团队分析具体案例

很多伟大企业的创建者都深谙一个道理:,知道你坚持什么比你要去哪里更重要。

因为你的目的地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环境日新月异,技术也会更新,管理理念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然而,一家企业的价值观却如同不灭的灯塔一样,永远指引企业变革的方向。

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具有巨大的能量,可以渗透到企业的目标、政策、战略、日常管理和一切活动中,体现在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每个产品中,甚至辐射到企业的外部。

只有在企业内部构建统一的价值体系,才能激发全体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从外到内约束、引导和激励全体员工的行为乃至整个企业的行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将整个组织凝聚在一起。在统一价值观的指导下,企业家可以在企业中打造这样一个团队:最牛的人都愿意来;来的人拼命奋斗;干得好的人都不想走。

《基业长青》的作者詹姆斯柯林斯说:“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你的信仰,而是你相信的程度。”这也适用于我们的企业——企业不能没有价值观.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价值观,就意味着人失去了灵魂。在内部,这样的企业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外,没有爆发力和竞争力。但是只有价值观是不够的,信任和坚守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除了利润之外最重要的。

纵观全球知名企业,几乎每个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强调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希望在自己的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一致的价值观。这个价值一旦确立,就贯穿始终。

2004年,阿里巴巴确立“六脉神剑”为企业核心价值,由六大原则组成,以金字塔形式呈现:塔底关乎做人(激情、诚信、奉献),塔底关乎团队(团队合作、拥抱变化),塔顶关乎使命(客户至上)。

阿里巴巴的“六脉剑”

在十多年的创业历程中,阿里巴巴正是靠上述的价值观、使命感激励员工、凝聚人心、统一行动让阿里巴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阿里巴巴,核心价值观一定不能违背。2007年7月,马云对员工说:“很多人刚进入阿里巴巴,觉得我们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比较空洞。但只要马云在一天,这就是一个天际线。我可以容忍一切,但对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背叛是不能容忍的。”

2016年中秋节期间,阿里巴巴在公司内部销售月饼。当时有5个工程师通过修改剧本抢到了124盒月饼的订单。看似顺理成章,却背离了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因此,这些员工最终被阿里巴巴的“六脉剑”灭口,不得不离开公司。

在阿里巴巴的历史上,当因为价值观与企业相违背而被裁掉的员工、中层甚至CEO级别的人物,不胜枚举。和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时,阿里的8个敲钟人都是阿里的客户,深刻体现了公司“客户至上”的价值实践。

与阿里巴巴强硬、犀利的价值观不同的是,小米公司的价值观体现出了几分雷军式的平和。

在2017年1月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在演讲中总结了小米的核心价值观:真诚和热爱,“不真诚就不善良,聪明的闪光点也坚持不了多久。用户会一直看穿你。走;不爱就坚持不了长跑中的孤独和痛苦,做不出真正动人的产品。我们的愿景是让每个人都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如果不能享受这个过程,怎么能让用户享受结果呢?”

2018年4月25日,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宣布了小米董事会决议:小米硬件整合

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超过5%的部分,小米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用户。


小米对用户的慷慨令人震惊,因为智能手机整体利润率额仍然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苹果达到了35%,三星在15%左右,国产手机虽然略低,平均净利率也能达到10%。企业都在追求利润率,小米竟然反其道而行之,正是其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价值观是企业在发展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精神元素。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价值观深深地根植在企业中,使一个企业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企业。


企业的价值观看上去似乎是虚的,看不见也摸不着,实际上却是实的,它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而提炼出来的观念,并在企业内部加以倡导,指导企业员工的共同行为。实际上,企业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等背后都有价值观在发挥作用。德鲁克说,企业家和管理者的任何管理行为,一举手、一投足,都受到价值观的支配。


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统一才能打造铁军。我们一直强调,在企业中,对员工进行考核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价值观第一,能力第二。


任何一家企业都要重视对每个员工的价值观契合度的考核。一个人如果价值观与企业不一致,无论能力多高,都难堪大任。员工与企业应该是事业合伙人,只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拥有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价值观,才能心齐,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同样,在进行顶层设计和股权激励时,是否与企业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那些与企业价值观相悖,只想通过股权激励投机一把的人员,企业家一定要坚决地将其从企业的队列中剔除出去。


如果激励对象与企业的价值观差异悬殊,很容易分道扬镳,甚至导致企业出现不可预估的风险。再好的股权激励,也只有选对人才能物尽其用。企业家应该通过股权激励机制筛选出愿意为公司长远发展而奋斗,愿意与企业一起长远走下去的人。


而对那些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人,企业家应该将其当成合伙人,激活他们的合伙人精神,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由原来的为老板工作变成为自己工作。


2017年1月,复星集团创始人郭广昌宣布在企业中实施“合伙人计划”,并决定拿出1.11亿股把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转”为公司的合伙人,第一批拿出其中的4000万股让18位高管成为“全球合伙人”。


按照复星集团当时的股票价格,1.11亿股的总价值高达12.8亿港元,这个天文数字使这个合伙人计划被公认为“史上最牛的股权激励方案”。


在其亲笔写就的《致复星全球合伙人的一封信》中,郭广昌称复星从创业之初,创始人之间就是合伙人的概念。他提到,“我们希望复星的人才战略更多地学习高盛的合伙人文化,我们要强调团队、精英组织和企业家精神,我们期待每一位复星人都能成为复星合伙人。”


他这样阐释复星集团的合伙人计划:


首先,复星会有不同层面的合伙人,“复星的合伙人将是各自专业领域的脊梁,又拥有着复星全局发展的视野”;


其次,复星集团层面的合伙人,是完善复星整个合伙人计划最重要的一步;


第三,复星合伙人一定是全球化的;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复星合伙人不是终身制的,也不是论资排辈,复星希望更多年富力强、符合标准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而不符合的一定要逐渐退出。


360公司CEO周鸿祎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员工能够成为360的合伙人。在与妻子商量之后,他还从自己之前的个人股份中拿出1%,加上买方团增发的9%股份一起,拿出来寻找合伙人,奖励成为合伙人的技术骨干、核心成员。


郭广昌、周鸿祎这些企业家们是睿智的,他们明白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不单在于“怎么做”、“做什么”,而更在于“谁来做”。把员工当成事业合伙人,给权利、给责任、给利益、给未来,他们才会与企业共成长、同命运。


在价值观的驱动下激活合伙人精神,其本质在于,企业与人才不再是博弈的关系,而是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合伙关系,以此来实现共赢。


共识是合伙人精神的基石。


指的是个人价值观与公司价值观有着相同的认识。员工只有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愿景和使命,与企业在理念上形成战略共识与文化价值认同,打造使命与价值驱动型组织,才能形成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共同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凝聚合伙人意志,释放各自力量。作为一个团队,彼此同心同德,有着共同的初心和信念,共同去面对风险和挑战。


共创指的是在企业中,价值驱动要素联动,合作协同创造价值,并以客户为核心形成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循环,使所有员工齐心协力持续奋斗。


人人都尽己所能,没有人坐享其成。在企业中实施股权激励,使这个机制成为吸收人才的蓄水池,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未来紧紧捆绑在一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被稀释掉的价值。


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出钱、出力、出资源,愿意自我施压与担责,叫做共担。


正因为共担,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雇佣关系才会转变成为合伙关系。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情怀,合伙人要共同承担公司发展的责任,共同承担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共同享受公司发展的成果,共同享受公司价值的倍增,共同支持将公司平台做大做强。


在现实中,很多企业老板往往是孤家寡人,企业遇到难关时,他是唯一承担责任的人。


因此,我们会看到,在招募人才的时候,很多人谈起事业就兴高采烈,谈起薪酬就锱铢必较,但是,一说起业绩达不到该如何?承诺的待遇能不能调整?授予的股权能不能收回?愿不愿意认股出资?他就连连摇头了。不愿意与企业共担责任,工作就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尽全力为企业奉献才智的。


前海股权事务所、中力知识科技曾经帮助一家上市公司将其一部分业务剥离出来,成立子公司,单独上市。


当时,这家新成立的子公司发展脉络非常模糊,谁都不知道它的未来将会怎样。


为了促进其发展,这家上市公司决定在子公司中引进一个专业运营团队,为了表示其诚心,还专门为这个团队设计了股权激励方案。


起初,他们打算拿出10%的股权份额来在这个子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我们在与这个团队的经理洽谈的时候,坦诚地告诉了对方这个公司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实际上,这一点也是无法隐瞒的,因为对方在行业里已经摸爬滚打了许多年,对此早已熟知于心。


在权衡之后,他向我们提了一个要求,希望将股权份额增加至18%,因为这关系到他将要带来的团队。在协商之后,这家上市公司以18%的股权份额吸纳了整个团队的加盟。


后来,在这个专业团队的经营之下,这家子公司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盈利,并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这就是共担:愿意与企业一同面对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企业一同承担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责任、义务和风险。


合伙人制,注定了合伙人要比股权激励对象承担更多责任,作为公司的股东,甚至是联合创始人,他要承担公司未来业绩下跌或者亏损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司的合伙人,他必须承担共同创业的责任。


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合伙人制,“共创”“共担”应放在“共享”的前面,它有“共享”的权利,但更多的是“共创”的职责、“共担”的义务。


共享是合伙人精神的核心,是指个人与公司共同分享成长的收益。既然把员工当成合伙人,就要与其共同分享企业的利益、资源与智慧,在企业内部建立共享平台,形成一个价值创造体。


只想和员工一起“做蛋糕”,却不想“分蛋糕”,谁愿意为企业奋斗?让员工共享企业经营成果,才能在成就员工的同时成就企业的事业。


共治是合伙人精神的另一个精髓。建立了合伙人文化后,员工不再是企业的治理对象,企业内部形成了新的治理规则,决策上移、责任下沉、权力下放、共同参与,员工与企业家、股东站在同一战线,共同建设企业,促进企业内部生态圈的良性发展。


合伙人制是一种治理结构变革。以前,公司可能由老板一个人说了算,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上下级关系,而在实施合伙人制之后,老板与员工都是公司的主人,这种文化下产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能让团队的自主性和战斗力得到极大发挥。


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一个优势互补的时代,企业家只有调集企业内外所有人才的力量,才能造就大业。


而在价值观的驱动之下激活员工的合伙人精神,才能打造一支共识、共创、共担、共享、共治的队伍,这样的队伍能支撑企业战略转型与落地,能高度认同并传承企业文化,能持续激发奋斗激情,还能保障企业基于未来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