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提到,开国上将中,有三位博士,分别是钱信忠、涂、潘,他们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赴苏联深造时获得博士学位的。
事实上,另一位开国少将少将尹锡鹏早在1931年就在日本获得了博士学位。
尹锡鹏1900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后赴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深造,获医学博士学位。
这样的人才在当时非常稀缺。因此,尹锡鹏一回国,就被河北医学院聘为病理学首席教授,并担任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很快成为河北医科大学最著名的教授。
以尹锡鹏的天赋,如果他继续下去,一定会成为国内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然而,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改变了尹锡鹏的一生。
河北沦陷后,日伪政府聘请尹锡鹏为伪河北教育厅厅长,但尹锡鹏不为所动,回家隐居,只能靠看病维持生计。
隐居期间,尹锡鹏把国共两党做了一个比较,觉得共产党才是真正的抗日队伍,于是打算和某个人接触,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
无独有偶,就在这个时候,他参加八路军的侄子回国,动员尹锡鹏的大儿子尹子刚参军,给尹锡鹏讲了很多革命原则和八路军的情况。
听完尹锡鹏的话,他对侄子“我儿子参加八路军,我举双手支持,不但他要加入八路军,我也要加入,我的女儿也要加入。”说
于是,尹锡鹏带着大儿子和大女儿去了八路军冀中军区,参加了八路军。
而且在他的影响下,河北医科大学的很多师生也来到冀中军区参加八路军,可见尹锡鹏的巨大影响力!
不仅如此,1942年,尹锡鹏的次子尹子义15岁,跟随父亲和大哥的脚步加入了八路军。
尹锡鹏一家四口参加了八路军,很光荣,但也给留在家乡的妻子和小儿子带来了灾难。由于日伪军的不断骚扰,他们的妻子和小儿子不敢回家,只能沿街乞讨度日,十分艰难。
更不幸的是,1943年3月,尹锡鹏的大儿子尹子刚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半年后,他的二儿子尹子怡也在一次扫黑行动中英勇牺牲。
不到半年,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可想而知尹锡鹏当时有多难过。然而,尹锡鹏并没有被打败,他对所有人说:“请同志们放心,我能挺得住。国难之中,两个儿子为国捐躯,他们光荣,我也光荣。我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后来,周恩来也知道了尹锡鹏的事迹,非常感动。他给他写了一封信,并称赞他:“你的全家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9年9月18日,八路军成立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这是白求恩卫生学校的前身。尹锡鹏担任学术主任,还结识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白求恩来了
" data-gid="12638328" qid="6595555736250488072" mention-index="1">晋察冀军区后,听说八路军的队伍里有一位医学博士,非常惊讶,就去找殷希彭交流,发现殷希彭的医术非常高明,尤其是得知殷希彭放弃了高薪厚禄,来到八路军义务工作后,更是对他非常佩服,两人也成为了挚友。白求恩在病逝前,还把自己的医用箱送给了殷希彭,既是对殷希彭的重视,也有传承之意。殷希彭也是悉心珍藏,后来捐给了河北医科大学史馆。
值得一提的是,殷希彭加入八路军后,便一直在提高自己的觉悟,他对组织说:“我以前干医学工作,是为了祖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现在我加入了八路军,我的目标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
也就是在入党的问题上,殷希彭与另一位国际友人产生了联系,就是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
1942年,经过组织考察,殷希彭和柯棣华一起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天,殷希彭来找柯棣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组织已经批准我们入党,我想和组织提一下,宣誓时间定在1942年7月7日,在七七事变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们一起宣誓,是非常有意义的。”
柯棣华听后,也拍手叫好,表示同意。从此,两人就成为了亲密的战友。
(图:柯棣华不幸病逝后,殷希彭去祭奠他)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殷希彭创造性地提出了军区医院、野战医院及二级军区医院体系,让晋冀察直属军区收治伤员的能力达到了4万多人,也得到了中央军委卫生部的高度赞扬,并在全军转发了他的经验。
建国后,周总理亲自点将,殷希彭调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后来又担任过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并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殷希彭因长期从事繁重的工作,积劳成疾,又没有时间及时治疗,最终转变成了癌症,于1974年12月5日不幸病逝,享年74岁。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新闻广播》)
——了解更多的开国将帅故事,可以看看历史客栈的专栏,共100篇开国将帅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