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出炉,苏州连续两年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全国首批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的25只科创板股票中,有3只来自苏州。
这是苏州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亮丽注脚。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从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到先进制造业体系日臻成熟,苏州根植制造业先发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今年前7个月,全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电网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9%。
经历阵痛,产业重构腾空间
产业持续升级的亮眼成绩背后,苏州也曾经历成长阵痛。地处长三角腹地,水网密布,环境和土地日益成为制约苏州转型的绊脚石。“农村招商有三宝,家具、废塑、小五金。”在相城区北桥街道庄基村,一句顺口溜勾勒出过去十多年乡村经济的发展轨迹。
必须淘汰落后产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2017年以来,庄基村泗塘工业区149家“散乱污”企业和作坊集中关停。“麻雀飞回来了,村民鼻炎也犯得少了。”庄基村党委书记张忠林介绍。村旁的元和塘,水质最差时为劣Ⅴ类,去年下半年已稳定在Ⅲ类。腾退出的400余亩连片土地纳入市级规划,已成功引入两家大型智能家居绿色产业项目。
“果断舍,才能更好得,接下来的转型升级才有空间。”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说。2017年以来,相城区整治淘汰1.13万家“散乱污”企业,腾出可用土地6700余亩。一批新兴产业落户相城。集聚大数据企业358家、工业互联网企业69家,相城区实现产业重构和新旧动能转换。不只是相城一地,整个苏州都在改变。
突破瓶颈,绿色智能涌新潮
苏州市经信委有个工业“大数据”平台,上面有全市家企业的综合评价,将工业企业分成ABCD四档。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汪香元介绍,通过政策和市场化手段,对A类企业优先发展、B类企业鼓励发展,对D类企业限制发展,促使企业寻求绿色发展。工业“大数据”平台显示,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为万元,增速在10%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5%。
智能制造成为众多企业的不二选择。
走进位于吴江区盛泽镇的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每台28米长的涡流纺纱机旁边,游动着4个接头机器人,哪个线头断了,就有“人”自动过来接头。公司总经理陈路说,得益于车间自动化,京奕人均产值500万元左右,利润水平明显领先于同行。
汪香元介绍,2018年,苏州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初步构建了多行业深度参与、协调发展的生态体系。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获得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和试点示范项目13个,省示范智能工厂3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62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在路上
科创版就是一面照见创新的镜子。令人瞩目的科创板“苏州板块”背后,创新引领发展功不可没。
高新技术产业勇立创新潮头。当前,苏州全市活跃着5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引进大院大所,推动区域创新裂变式发展。近年来,苏州累计吸引超过130家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进驻。“大院大所为地方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将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说。
传统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澎湃。2017年,苏州推选20家企业为首批市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累计新增研发投入112亿元,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0项。
越来越多的“苏字号”创新型产业,正在国内乃至全球崭露头角。张家港的沙钢集团建成国内首条工业化超薄带生产线;昆山经过数年布局,补足芯片和显示屏产业链;常熟氢能源汽车产业园启动,翻开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新的一页……
“转型升级一直在路上,考验的是发展定力。”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说,经历十余年的研发,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生物医药产业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仅2018年就新增一类新药临床批件34张,约占全国20%。
原标题:苏州崛起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一线城市调研行)
本报记者王伟健郁静娴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3日02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关键词阅读:
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