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有望近期出台 附股 doc

“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旨在界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解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外延模糊的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一样,该目录将成为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目录的出台,一方面,政府在财税、投融资方面将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将来在国家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招标中胜出的企业将享有建立行业标准优先权。业内人士指出,正是看中这一点,很多企业在积极争取自己的优势技术能够最终闯入该目录。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前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意见稿)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行业进行了初步界定。比如,生物产业有现代中药与民族药、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医疗器械等共32个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被列入其中。其中,分布于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等制药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8个,包括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抗体类药物、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新型抗感染药物,围绕重大疾病针对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病种的中药新药,新型固体制剂用辅料、包衣材料,新型注射用辅料、药用制剂预混辅料等。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发改委起草的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基本上把前期已经发布过的细分行业做了一个浓缩版的整理和提升,和市场预期没有太大出入。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国家此举是有意通过新兴产业来形成对市场信心的提振效应,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改委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一样,该目录将成为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随后,政府将有系列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

记者了解到,前一阶段,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有关省市进行调研。调研组认为,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翼。

参与调研和讨论的一位专家表示,各地既要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还要选择重要行业及优先发展领域,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记者得到的权威信息是,国家将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政策将是着力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具体操作上,可能会综合财政补贴、基金、贴息等多种方式。”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

“金融支持体系着眼于十二五甚至更长时间段里对新兴产业形成积极效应,先由政府引导,最终要形成包括银行信贷、股票、债券等社会资本市场化的投资选择。”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总体框架之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将分别出台和完善有关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

据了解,今年以来,银监会统计部等部门陆续到科技部,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科技部条财司组织计划司、专项办、高新司等召开座谈会,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发展方向、融资需求、科技重大专项与金融的结合等内容,与银监会调研组进行深入交流,并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科技部门的合作进行讨论。

有关银行业人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新兴产业和金融结合,关键是要推动和实现有效的金融创新,毕竟现在的银行贷款依然偏好抵押方式。要实现银行信贷对新兴产业的有效支持,一是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对新兴产业提高应有的认识和判断,二是要对新兴产业的贷款形式进行创新和探索。

  什么原因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陷入困局

我国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还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特别对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在经历了“台风来了猪也会飞”的红利时代后,突然陷入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滑、小微企业濒临倒闭的发展危局。其原因何在?笔者参加了相关课题组,在深圳、上海等地进行调研。通过对LED行业的调查,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具有共性,值得深入分析探讨。

2011年以来,受外围经济不景气影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LED行业经历了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滑、微型小型中型企业倒闭的一段发展危局,特别是2011年钧多立、博伦特光电的倒闭以及2012年愿景光电子、卡邦、安迪光电等一系列LED领域明星企业的倒闭,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为了解LED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以及对宏观政策的需求,加快培育发展LED产业,避免“重规模扩张,轻技术创新”式的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我们于2012年9月9日到9月16日赴素有中国LED之城的深圳市和上海市进行调研,与深圳市、上海市发改等政府部门及深圳市、上海市LED行业协会、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调研了多家LED领域的重点企业,试图以点带面地深入了解我国LED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LED产业发展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LED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各路资金进入的情况下,LED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发现,从2011年开始,随着LED产业的日渐发展成熟,受投资过热、欧债危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质量问题、性价比问题等一系列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不仅使国内LED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的发展危局,而且由于部分知名LED企业的接连倒闭也将LED产业不断推向风口浪尖,使得LED产业暴露出许多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调研中,企业在对未来充满强烈信心的同时,也坦承当前的发展面临着如下一些困难和问题。

第一,产能扩张步伐过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受惑于相对较高的预期行业毛利率、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和广阔的潜在市场,并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竞相进入LED产业。民间资本、公开募集的资本纷纷投入LED产业,据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提供数据,自2009年以来,我国LED产业共吸纳境外投资超过800亿元。同时,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统计,2011年中国LED产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投资项目(投资额超过1亿元)共计132个,较2010年增加58个。2011年中国新增设备达400多台,占全球新增装置量60%。

此外,据企业家反映,扬州市、江门市、芜湖市等地方政府2009年、2010年以来持续对LED外延片生产用设备购置进行大量补贴。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统计,从2009年到2011年初,仅出台设备补贴优惠政策的扬州、江门、芜湖三地新增的设备就达630余台,占国内规划总数的50%。企业家认为,这种“一哄而上”的“跨越式”发展引发了LED产能短期内的爆发式增长,而且按照一年半到两年的投产周期,未来两年都将是国内新增产能释放的高峰期,产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竞争异常激烈的LED市场也必然导致2011年以来价格战的频起。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上游蓝宝石衬底材料跌幅超过50%,2英寸蓝宝石衬底价格已经从35美元/片跌至2012年三季度的10美元/片;小功率的*蓝光芯片和大功率的*蓝光芯片在2011年价格分别下降55.9%和55.0%;中上游产品的大幅降价直接带动了下游应用产品的大幅降价,部分LED终端应用产品价格降幅达50%以上。

有企业家指出,目前在LED终端产品的价格战很普遍,许多产品报价都是一月一次,一款普通的LED日光灯两年前价格是200元,一年前是150元,半年前是100元,现在仅有80元;再如户外全彩P16显示屏,2009年的价格是每平方米8000元至1万元,而到目前为止,价格已经降低到每平方米4000元,可以说价格呈直线下降的态势。虽然价格下降有利于LED产品的市场推广,但至少在短期内而言,LED行业内企业如果生产成本没有以相同或更快速度下将,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产品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冲击,都不得不忍受短期调整带来的阵痛。作为全国LED行业重点发展地区深圳、上海的行业内企业,也最早、最深刻地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冲击。

  第二,行业整体利润不断下滑、“洗牌”格局初显。

受欧债危机冲击影响,欧美LED市场需求疲软,同时,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提高LED产品的进入门槛,对进口定向灯和LED灯具产品提出了覆盖节能环保、生态设计、能效标签、测试检验等方面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此,国内众多LED企业陷入外销订单大幅下滑的局面。2012年以来,利润出现负增长或低增长。例如,截至8月中旬,公布2012年半年报的20家LED上市公司,过半企业营业收入呈负增长态势,15家企业营业利润下滑,七成企业净利润有明显下降。其中,珈伟股份预计业绩降幅高达%至95.85%;华灿光电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为4363.58万元,比2011年同期下降39.25%;洲明科技上半年净利润1634万元,同比减少25.87%。同时,行业内个别知名企业如钧多立、博伦特光电、愿景光电等因经营不善陆续倒闭。

据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了解情况,LED行业虽然并未出现所谓的“倒闭潮”,但大环境转差,LED企业特别是下游的中小企业日子艰难。调研中,部分LED显示屏行业的企业家也反映,3、4年前LED显示屏行业的毛利率在40%以上,而随着竞争加剧以及出口订单锐减的影响,行业利润率大幅下滑;现在LED显示屏行业的毛利润一般维持在15-20%,净利润一般在7-8%。有企业家甚至指出,对于下游环节,由于行业门槛低,深圳LED照明盈利企业的比例不会超过20%,八成企业在LED照明领域都不赚钱。

在小微LED企业破产倒闭、中小LED企业订单和利润下滑的同时,是少数行业龙头企业在政策红利的刺激下谋求上市融资。据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共有6家LED企业正式上市发行,2家过会待发。其中包括万润科技、长方照明、聚飞光电、华灿光电、利亚德等国内知名照明企业。调研中的企业家普遍认为,LED企业的上市有利于企业在行业低迷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张为行业回暖奠定自身的发展基础。而且,在目前LED行业市场低迷之际,企业间的规模、效益差距会逐步放大,行业利润会向有技术、有市场的优势企业日益集中,未来2-3年,LED市场的洗牌、整合速度会加快。

此外,由于产能压力导致芯片价格不断走低,LED产业上游的外延、中游的芯片盈利能力出现较大降幅;例如,沈阳方大半导体照明受LED外延片及芯片价格不断下跌的影响,2011年净利润亏损1729万元。同时,企业家认为,近年来人力、土地等成本的不断提高,对于LED中上游的大型企业而言,意味着毛利润的大幅下滑;对中小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微利与生死挣扎。

  第三,发展资金短缺、缺市场拓展的渠道。

有企业家认为,2011年,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受额度限制、存贷比约束等因素影响,加大了国内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而且LED行业中中小企业居多,因此银根紧缩对LED行业的影响更广泛、更深入。拒贷、延迟放款、削减额度、长期贷款改为短期贷款等成为银行应对LED企业的惯用招数,LED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融资困局。

据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的了解,目前LED小微企业主要通过联保、担保公司或者小额贷款公司获得周转资金,但这些资金获取方式或者准入门槛太高,或者担保资质审核太严,或者利息与风险太高,往往让小微企业望而却步却又不得不铤而走险。同时,受产品价格暴跌、订单下滑等因素影响,国内中小LED企业利用自我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功能基本丧失,不少LED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更有企业家指出,对LED行业而言,更须警惕行业流行多年的“三角债”,一旦资金链断裂将导致很多企业陷入破产境地,愿景光电子等明星企业的陨落就是鲜活例证。

此外,面对海外市场订单减少的严峻时刻,国内LED企业都希望寻求一条“出口转内销”的发展道路;应该说,从事外贸出口的LED制造企业,无论在品质方面,还是在工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国外LED市场的竞争体系比较完备,只要产品质量可靠就不愁没有较好销路,而国内市场相对不成熟,产品竞争力关键来自于产品低价、企业的公关能力及人脉关系。因此,如何打造新的人脉资源、公关能力,建立进入超市、专业配套市场的销售渠道系统,从单一的外向型发展向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成为不少从事外贸出口LED制造企业面对的困局。

  导致困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调研,企业家们也普遍认识到LED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背后有着某些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缺乏LED核心技术,导致产业竞争力不强。

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光电子行业协会的部分专家指出,以日本的日亚化学和丰田合成、美国的科锐以及欧洲的飞利浦和欧司朗等“五大巨头”为代表的国外企业,掌握着核心技术并拥有LED外延片、芯片制造和蓝光、白光的大部分核心专利技术,并通过相互间的授权和合作,在全球构建了严密的专利技术网。

而据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和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联合发布的《LED产业专利态势分析报告》显示,在LED应用的相关专利国家中,日本占全球的27.9%,中国仅占9.34%。相关调查也显示,封装是我国的主要研发和申请领域,专利申请数占总体的39%,其他依次为应用技术、外延技术、芯片技术、白光技术及衬底技术,相关专利主要涉及LED的制备方法和设备。

总体而言,我国LED企业大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较大。调研中,据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的专家指出,由于国内企业缺乏核心专利,随着企业在国际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开始遭遇专利技术壁垒,深圳企业由于起步较早,比国内其他地区更早遭遇专利诉讼,近年来深圳已经有三家企业先后受到日亚等巨头的诉讼。

同时,企业家们也认为,一方面,目前LED下游应用行业的4000多家企业所做产品基本一致,即用一样的材料、一样的控制系统,卖给一样的市场和客户,无法形成差异化,必然导致终端应用产品的惨烈价格竞争。另一方面,在LED产业中,特别是LED下游的应用产业,很多企业都是作坊式运作,只是从事简单的组装工作,然后运用关系跑单,因此在市场骤变时很容易倒下。

面对LED市场的激烈竞争,如果只通过降低价格来获得短期利益,而不是通过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在发光效率、寿命、质量、设计等方面的进步,那么这种短期的获利方式既不利于LED企业的品牌建设,也不利于LED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更不利于整个LED产业链良性的健康发展。

第二,国家标准、规范和检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有效市场需求难以培育。

调研时各方反映,我国LED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已经是LED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但由于LED行业缺乏被业界认可的国家标准,检测体系也尚未建立,这不仅造成LED产业中企业的鱼龙混杂,也导致LED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以假乱真的广告宣传等众多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出现,造成了当前LED行业的无序竞争且愈演愈烈。

有企业家反映,由于LED行业没有国标,完全以客户标准为标准,一些客户出于对产品使用寿命要求不高、提升利润等方面的考虑,宁愿用质量差的LED产品也不愿用质量好的LED终端产品,因此做高端LED产品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影响,会导致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为低端产品可以通过低价轻易拿到项目。

同时,由于国家并未规定统一、必需的检测项目和环节,也导致LED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低价竞销现象非常严重,产品质量合格率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家还认为,从企业的微观管理角度而言,技术标准和规范也十分必要。一方面,目前国内外与LED产业有关的标准很少,且极少涉及LED产业主要元器件、技术工艺及关键性能,相应指标的检测方法标准也很缺乏。为此,企业不得不生产越来越多规格的产品,有的企业仅管型灯就超过600种,导致生产线越来越失控。另一方面,目前LED行业代工现象普遍,部分企业正是因为缺乏用技术标准和规范对代工厂进行有效管控的能力,所以才会加重产品不合格的情况。

2012年9月,广东省质监局对涉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惠州、东莞等7个地市21家企业生产的自镇流LED灯进行了抽查,抽检结果显示,在抽查的23批次自镇流LED中,检验不合格17批次,不合格率高达73.9%。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国内LED照明行业频频出现产品抽查合格率偏低等质量问题,主要根源之一就是国内LED照明产业缺少标准。如果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必然将严重影响LED产品的美誉度,使消费者对LED产品质量产生怀疑,影响消费者对LED产品的信心,并加剧市场的拓展难度。

与国标迟迟不出形成对照的是,国外企业在LED标准制定方面已走在前面。欧司朗、飞利浦、松下、东芝等国际照明巨头于2010年初成立了“ZHAGA联盟”,该联盟主要是规范LED光学引擎的产品标准,涵盖了物理尺寸、光学、电气、配光、散热等主要环节的标准,有助于防止不相互兼容的光引擎产品的市场分化,最终实现在ZHAGA联盟中不同制造商之间产品可以实现相互兼容、互换、替换等。

有企业家指出,中国的LED产品主要专注于应用照明产品方面,现在如果国际巨头再掌握了LED产品的相关标准,很可能会逐步蚕食国内市场,不利于我国LED产业的发展。而且国内企业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国内也必须先进行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因此,仅仅从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角度而言,抓紧制定LED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不仅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而且更是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国际竞争的关键。

同时,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普遍认为,我国LED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产品标准和能效标准等国家标准的引导。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不论是否要强制检测认证,至少知道检测什么,去哪认证,有助于解决行业乱象。国家标准和检测体系的出台和实施,不仅有利于LED产品质量、使用寿命的改善,而且也有利于重质量、重品牌的LED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更加有利于有技术实力、渠道实力的LED企业做大做强和LED产业的技术升级。

  培育发展LED产业需要开辟新思路

我们希望更加理性看待LED产业的发展,避免只关注速度而忽略节奏,避免只注重快而忽视稳;希望我国LED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的健康为前提,切忌以“体量”代替“力量”;希望我国LED产业发展不是C2C(CopytoChina)。因此,必须选取合适的政策着力点,推进LED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是要克服当前各部门的分散、重复投资,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研发的技术层次。必须强化资源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安排,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优化产业资源配置。依托重点地区成立联合创新中心,进一步实现创新资源聚合、创新成果共享,在增强行业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和对外专利谈判的主动权。

引导和支持以具有相关技术背景的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包含外延、芯片、封装、LED应用产品以及配套原材料、设备等关键环节、关键部件、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产品的技术攻关,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有重大技术突破。同时,跟踪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动态,选择合适时机,有前瞻性地布置下一代先进技术项目,争取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抢先取得领先优势。

二是重视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协同创新。LED照明涉及技术学科领域广,如LED芯片、衬底材料、封装及其电路驱动、二次光学设计等涵盖半导体材料、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光学、电学、热学等。政策必须要促进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核心企业的紧密配合以实现联合攻关,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分工合作、各专业人才团队的相互协同,才能有效克服单个企业创新资源有限、创新能力不足的弊端。

三是重视市场需求对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发达国家和巨头企业的技术积累与核心能力的形成,绝非我们短期内通过购买专利、收购外企就能实现的。同时,2010年以来全球LED产业上中下游已经形成了1:4:9的规模比例,而下游应用产品市场的利润总额已占全产业链利润的52%,改变了原来产业链下游与中上游利润3:7的格局。

由此可见,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LED应用环节的价值空间还有望进一步扩大。因此,政策也应注重鼓励企业加强对市场的理解以摆脱产品同质化现象,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要求,把握各种发展机会,通过产品性价比优势赢得市场并带动技术能力的提升。

四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首台套”扶持等相关政策。对关键设备实施“首台套”扶持政策时,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透明度,让企业和用户全方位了解政策;另一方面,要认可用户在创新活动中的参与和互动,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产品的风险补偿机制。鉴于MOCVD交付后还需经历外延、芯片生产企业还需经历MOCVD设备和配套外围设备的安装和测试、设备参数工艺流程设定、试生产并逐步提高产品良率直至稳定,最后实现产量逐步增加至设计产能的过程。

其中,设备参数工艺流程设定的是核心和关键,国际两大MOCVD巨头皆是从工艺起步,并将工艺逐步融合到设备中,以实现设备为工艺的服务。如果国有企业只提供设备而无法提供属于黑匣子且需要经验的相关工艺路线,则必然导致最终产品的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首个(批)用户成为创新过程中承担首台(套、批)产品风险的主体。

因此,为解决用户企业的后顾之忧,建议对购买国产首台套的产品用户,按购买价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同时规定国有企业采购必须优先购买国产首台套产品并给予同样价格补贴,这将有利于LED产业中的关键设备制造企业降低市场风险,也有利于鼓励关键设备的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通过自主研发替代进口,还有利于改变我国LED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

第二,合理制定适合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LED产业的健康发展,要求必须有相适应的产品标准和检测体系。LED标准之争已经成为各国抢夺未来LED市场的砝码。目前,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照明委员会和一些国际LED企业如飞利浦、欧司朗等都很重视标准问题,规范了照明LED的广电参数,如电压、电流、光通量、色坐标、色温、显色性、寿命等指标。

面对LED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国家标准的制定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并吸取现有地方标准及其他国家已有规范。面对LED产业横跨多领域的局面,建议由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牵头,在充分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测试、现场评估、提出修改意、建立标准的路径,加速建立健全LED行业的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成本降低,带动品质提升,规范市场秩序,引导LED行业的健康发展。鉴于LED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技术并没有定型,制定的标准要结合国内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一方面既不能将标准定得过高而让企业无法实现,也不能将标准定的滞后、不合时宜,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掺杂过多的、少数企业利益而造成少数企业利用标准垄断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因此,建议适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