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今年一大半过去了,两市年内平均股价上涨了40.56%,也是今年股票交易的及格线。如果收入达到这个水平,说明做得不错。
大多数人对股票交易有误解。他们总是认为赚钱就是成功。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市场起起落落,没有人能永远赚钱。长期跑赢市场平均水平是相当不错的。
就像高考一样,同样的分数是550。你可以在某些年份得到一个,但在其他年份只能得到两个。决定因素在于当年的平均分。
衡量自己是否跑赢大盘的周期不要太短,不要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尽量以年为单位,这样可以减轻日常交易压力,培养长期交易心态。
至于那些总是要求赚钱或者跑赢大盘的人,充其量称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最坏的情况是赌徒,那些指望在股市翻身的人最终基本都被翻盘了。
周末有一个热门手表。上交所发布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投资者收益回报图。你应该先感受一下。
既然两市平均股价在这个区间下跌了(其实重点是2016年初的股灾更有杀伤力),无论散户和机构都在择时层面躺着,没有一家幸免。
在选股层面,高净值投资者和机构的优势得到体现,都逆势获得正收益,尤其是对机构来说,可以弥补择时损失,修正总收益。
这说明,当大势不好的时候,没有人能在时机层面做出神一样的预测,即使偶然从顶部逃离,也只能长期跟随趋势。
关键区别在于选股。高净值投资者和机构有足够强的需求和能力去寻找优质公司,从而找到好股票,最终穿越多头和空头。
因此,对于股票交易来说,赚钱的关键不是选择合适的时间,而是选择合适的股票。永远让自己把股票持有好,相当于永远和赢家互动,很难失败。
在实战过程中,手握好股票要从两个角度来说:
1、短线看形态,坚持大概率上涨的选股策略,不看某支股票的盈亏,靠概率取胜;
2、中长线看市场主线和公司基本面,优先考虑龙头或者趋势向上的品种。
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随着a股的不断扩张,未来努力选股是必然的。单纯研究时机问题是徒劳的。
或者这么说吧,选股是投资的基础,择时是子公司的优化策略,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创业板第一批注册股份将于下周二购买,规则与科创板相同。
符合条件的必须积极申请入股。虽然近期新三板新股上市后翻车的情况屡见不鲜,但科创板、创业板、主板的股票依然稳定,中标即意味着盈利。
未来交易创业板股票会有新的要求。加上两年多的交易经验,加上账户里有10万资产,门槛不高,所以很亲民。符合要求的要尽快开通。
正是因为这个门槛,一些散户或多或少被拦了下来。据说创业板注册制初期的平均中签率是现在的两倍。
说到一个知识点,在创业板实行注册制之后,会出现一个又一个股票的特殊迹象,大概就是这些
:N: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股票及存托凭证上市首日;
C:上市后次日至第五日;
U:发行人尚未盈利;
W:发行人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V:发行人具有协议控制架构或者类似特殊安排。
这两天抖音海外版(tiktok)火的一塌糊涂,事情是这样:
先是美国政府要求禁止tiktok运营,理由是当初tiktok收购美国的一个鸡毛短视频APP杀入美国市场,涉及到侵犯用户隐私问题,危害美国国家安全。
美国现在是真脆弱,恨不得我们放个屁都能危害到他们的国家安全,原来怕华为都能理解,现在居然连抖音都怕。
然后字节跳动只能被迫出售tiktok股权,有媒体说微软有意接盘;
再然后美国政府又蹦出来说微软涉及到垄断问题不能接盘,tiktok也表示不会退出美国,继续为美国创造1万个就业岗位。
这事儿对字节跳动是利空,但二级市场不管这些,不排除明天相关股票会突突一波,再涨就纯粹是炒概念了,追进去多半要凉。
军工也一样,前几天涨是因为博弈和八一,都不涉及行业基本面的问题,不可能成长为下半年的主线,涨起来就别追了。
行情不需要说太多,还是相对低位震荡,继续瞄着去年三月份的结构就行,周五看戏一天,目前持仓:
短线:科技+建材,7成仓;
中线:通信+消费+石化;
长线:芯片+物业+医药。
就酱,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