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京东跑步鸡项目加盟400,京东走地鸡

2008年8月21日(魏巍实习生赵)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谁来照顾孩子”成为很多家庭的难题,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顾。

假设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孩子三岁才能上幼儿园,这意味着这个家庭要付出九年的时间来照顾这三个孩子。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数学题,但也让很多职场父母皱眉头。

一个好消息来了,“三胎”配套措施即将出台。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其中,新增一条“推动建立普惠性托幼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托幼机构,支持幼儿园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提供托幼服务。"

工资比不上托儿所的学费

“我们终于可以在今年9月份送孩子上幼儿园了,”家住天津的张璐(化名)松了口气。张璐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怀孕后不久就因身体问题辞职。孩子出生后,因为婆婆身体不适,父母还在工作,没有老人能帮她。和丈夫商量后,她决定做一名全职妈妈。

这三年,张璐无数次想过回去工作。生孩子前,她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行政工作。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她鼓足勇气把简历发到网上,很快就有公司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是儿童保育已经成为另一个问题。

来源:中新经纬实习生赵图片

为此,她带着孩子参加了一个私人日托班的试听班。“体验挺好的,环境也不错,感觉和幼儿园差不多,但是每月6000元左右的入托费太贵了。我工作挣的工资不够交学费。”张鹭被这个价格吓跑了。

经过深思熟虑,张璐放弃了重返职场的计划。现在孩子三岁了,九月份就要上幼儿园了,她已经在网上发了简历,打算孩子上幼儿园后马上去上班。

家住北京的梅珊珊(化名)还不到两岁。作为一名职业母亲,她不敢轻易辞职。哺乳假结束后,经过全家人商量,最终决定双方老人轮流照看孩子。“我的家乡在湖南。有一次,轮到我妈过来。她向我抱怨她不适合住在北京。当时我就想,如果她不来,那就只能送孩子去托儿所上课了。”梅山无奈地叹了口气。

于是,她带着孩子找了家附近的托儿所。它在一个住宅区的二楼。没有电梯,她不得不带着婴儿车上楼。“我参加了一个体验班,印象不好。当时宝宝还不到一岁,和大点的孩子一起上课。老师送的色素不能吃,但我孩子的食欲期还没过。我在这个班里很害怕。”梅珊珊回忆道。

真正让她害怕的是高昂的育儿费用。“太贵了。”梅珊珊所在机构每月托儿费8000元,外加每月2万元的房贷。丈夫和丈夫的工资基本都是“月光”。最后,老人还是不肯放弃孩子,来到北京照顾孩子。

婴儿无人照料已成为制约生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和家庭司司长杨文庄曾表示,根据“七五”数据,我国现有家庭规模为2.62户,比“六五”低3.1户,家庭的育儿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此外,中国约有4200万0-3岁的婴儿。调查显示,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对托儿所服务需求旺盛,但实际供应量约为5.5%,供需缺口较大。

今年,儿童保育机构的注册数量超过了15,000家

曾几何时,中国的托儿所不像现在这样稀缺。很多80后可能会有这样的印象

中剥离托幼服务是当时改革市场经济的一种所需,因为企业需要按照市场价格或人员配置来办托幼服务,所以90年代后托幼这部分就被剥离出去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对中新经纬客户端指出。


2016年,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婴幼儿托育照顾又被提上议程,一些托育机构又开始不断涌现,公立幼儿园也在探索招生年龄下探。


2019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托育行业迎来重磅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政策出台后,资本开始将目光投向托育领域。广证恒生证券研报指出,2019年早教托育领域,线下实体服务机构完成投融资15起,累计融资约4.5亿元。包括积木宝贝、MoreCare茂楷、小马快跑、时光企鹅、孩子国精致托育、乐融儿童之家、多乐小熊、三优亲子、稚子社、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十牛小镇、纽诺教育、圣顿教育、Urjoyschool等14家机构,其中积木宝贝分别于年初和年尾融资2次。


资本的进入也使托育机构扩展的脚步加快。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托育相关的企业注册数量为3783家,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3890家。今年以来,全国托育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达15924家,注册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截至8月20日,全国共有关键词为“托育”的现存企业40491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截至7月底,全国共有关键词为“幼儿园”的现存企业26.97万家。


托育机构的现状如何?中新经纬客户端在北京走访发现,目前市场上,公办托育机构仍然数量较少,以民办私立托育机构为主。从价格上看,民办托育机构也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高端托育机构价格往往托破万元,在1万-1.5万元;中端托育机构价格在5000元-7000元左右;低端托育机构价格在3000元左右。


在一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托育机构内,中新经纬客户端看到,该机构主打0-3岁婴幼儿的早教及托育服务,共设四个托育班,每个班级招生人数不超过16人,师生比为1:4。


来源:中新经纬 实习生赵思涵摄


据机构老师介绍,该机构的托育班分为国际班和双语班两种类型,学费分别为1.48万和1.28万。“国际班全天有外教老师参与,为孩子创造英文语言环境,收费也比双语班要更贵。”尽管收费高昂,该机构负责老师称目前四个托育班均已满员,9月入学的名额需要提前预定。


另一家位于西城区的某连锁品牌托育机构,中新经纬客户端辗转在一个居民小区内找到了这家机构,该机构有三间教室和一间活动室,分为大中小三个班,每班招收人数为10-15个,每月6480元学费和1000元餐费,共7480元,若一次性缴纳半年至一年学费,可以免餐费。


该机构老师同样表示,学位紧张,如9月入托最好提前报名。“如果满班了就无法接收了”,该老师表示,目前所剩的名额有限。


投资百万元四年才回本


尽管托育机构看似需求旺盛,一片“蓝海”,但想要盈利也并非易事。一方面,是家长对价格承受能力有限、对机构的安全性又有存在担忧;另一方面,机构前期投入较大,盈利周期较长。


多乐小熊是一家全国连锁托育机构品牌,中新经纬客户端以咨询加盟为由致电该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可以进行品牌授权、课程输出和师资培训,在不同的城市需要的启动资金不同。


“北京需要200万元左右,二线城市可能需要150-180万元,其中包括交给总部的加盟费,装修、前期人员工资等。具体出资也和办学规模、所选场地等成本构成有很大关系。”上述人士表示。


据其介绍,若在北京200万元启动资金,机构的规模大约在400-500平方米,基本上3-4间教室,可以招收60个左右学生,每个教室容纳15-25个学生。


“大概要一年半左右才能收回成本。”该负责人称,整个行业的利润率约30%,如果招收60个孩子,每个月收8000元,每年收10个月学费,大概营业收入480万元,利润约120万-150万元。“这是在招满孩子的情况下。”该工作人员强调。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托育机构从业者向中新经纬客户端介绍,房租、装修等前期投入才是“大头”,在北京开一家托育机构所需启动资金远不止200万。


另外,招生也是一大难题。王薇(化名)是天津某托育机构的负责人,2017年她偶尔得知了托育项目,“当时我觉得这是个新行业,而且是发展趋势,所以立刻着手创办了一家托育机构。”王薇回忆道,2019年开业,没想到刚运营一年就赶上了疫情。2020年整整停业半年,直到当年6月才正式恢复上课。


创业三年来,王薇也深感托育行业的不易。她给中新经纬客户端算了一笔账,以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底商,学位60人,4个班级配置为例,由于托育项目的特殊性,装修材料必须环保,装修成本就会无形增加20%,再加上安全的设施、墙体软包、地面的软垫等,整体装修成本就要300万左右,租金一年40万,月运营成本10万左右,一年就需要120万,这意味着第一年一次性投入在460万。


据王薇观察,目前天津市场上,托育机构的收费在5000元左右,若按照招满60人计算,一年营收约360万,也就意味着基本上两年才能收回装修成本,且有些盈余。


“但实际上每月5000元的收费标准,基本上不可能招满60个孩子。现有项目中,能收到40个孩子都是很少的。如果按这个招生数量,要四年才能回本。”王薇无奈道。


王薇也深知,有关部门和家长都希望能推出更多价格亲民的普惠项目,比如收取每月3000元左右托育费。“可是按照这个标准,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项目的正常运转。”


她期待政府不仅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最好能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场地支持,“目前房租压力是托育项目面临的困境。”


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办托幼


如何能让更多家庭上得起托育、上得放心?近年来,各地政府把普惠托育服务作为民生实事重点项目推进,既有增加普惠托育机构数量的“硬”指标,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包括场地免租、装修补贴和运营补贴等。


以浙江省为例,2020年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明确当年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00家,新增托位5000个。


陆杰华指出,尽管近两年在部分地区出现一些试点工作,但是从全国范围上来看还没有起到明显的一种预期效果。


“如何能够推动更多社会资本来做好托幼服务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陆杰华指出,托幼服务应该被分成两种服务: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也就是说生了孩子的家庭都应该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另一种就是市场提供中高端的公共服务,比如需要自费的高端服务。


陆杰华进一步指出,政府有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基本公共服务第一个定位是普惠,第二个定位是需要有一定质量、符合一定规范。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孩子的事是大事,仅仅价格低廉,出了安全意外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名声败坏。”陆杰华认为,如何提供让更多家庭负担得起的基本托幼服务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去密切配合、共同推动。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同样认为,对于多数普通家庭而言,还是希望入托到公立离家近的普惠性的托育机构,这就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先解决有的问题,满足公众的普惠入托需求。


在谈到如何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和市场主体进入托育服务时,陆杰华认为,企业进入托幼需要一个清晰的市场前景预期。在现有的情况下,可以对承办托幼服务的企业提供一定土地的优惠、税收的减免或是其他的优惠政策。他强调,将来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托幼服务机构,都需要被一视同仁,要允许企业能够在这一领域盈利,从而推动市场的逐步兴起。


“尽管目前可能存在利润不高的问题,但是将来托幼行业可能会转变为一个产业,既有高端,也有中端,这样就会形成市场的有序循环。”陆杰华谈道。


在董登新看来,可以参照政府对机构养老进行财政补贴的做法,机构养老的财政补贴包括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每月床位补贴,如果把养老财政补贴复制到托育机构上,相信机构会有动力做。


他认为,也可以鼓励有条件、有资质的企业开办托儿所,把它作为一项员工福利来办,如果有一些剩余指标也可以对周边地区的居民开放,对这类企业可以从财政和税收角度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也能起到一定示范效应。


与此同时,解决家长对托儿所的信任问题也是当务之急。董登新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目前国内托育机构一是数量比较少,二是经营历史比较短,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服务质量不高、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客户的信任度不高等问题。


陆杰华强调,对托育托幼服务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托幼服务不能一哄而起,而要有监管、有标准、有规范。”


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