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5月1日电“支付宝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浦东制度创新下新兴行业创造力的‘爆发’”,从入职时的11人挤在小区民房里,到2019年搬入寸土寸钻石的陆家嘴,支付宝商户业务负责人马荣华见证了公司和浦东的共成长、同繁荣。
2008年,支付宝首先设立了上海办公室。“我永远记得那一天。”2008年8月22日,马荣华从中山公园站二号口出站,来到了凯欣豪园。这是一处民宅,也是支付宝在上海的第一个办事处。
短短半年后,支付宝就迎来了第一次大变化。2008年底,搬入了位于民生路的浦东证大五道口,支付宝算是正式在上海安了家。彼时,整个3层楼的办公室,加上马荣华,共11人。为了解决“人才荒”,五道口的第一批员工是用大巴从杭州“拉”来的。“公司内部自愿报名,以技术、研发为主,被我们戏称为支援上海计划。”马荣华说。从那时候起,他们就意识到,公司要扎根浦东了。
2015年,支付宝总部落沪顺利成章。2019年11月,搬进了上海S空间,告别传统的刷卡门禁,人脸门禁闪亮登场。同时智能小邮局、智能会议室、访客系统等智慧园区设施也一一布上。
“创新”已经写在了浦东的基因里。浦东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不断创新开拓的30年——不搞经济技术开发区,搞功能开发区的思路创新;以土地批租和要素市场引领的金融创新。
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不要政策优惠,不搞税收洼地。制度创新,是浦东一以贯之的方向。制度创新下,让众多新兴行业创造力“爆发”,很多如今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新科技、新产品都诞生在这期间。
支付宝的智慧高校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全国标配的学费网上缴就是从浦东走出来的。”马荣华说,时任校园业务负责人的他,第一次将网上支付的触角伸到了高校中。2011年,财大、同济、交大,上海师大率先实现网上支付学费。
触动大学开始尝试网上缴费的是2009年开始的全国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报名费缴纳。这是第一年全部通过线下报名缴费,由于实际参考人数和报名人数有差异,考生分布全国,未参考学生后续的退费等全靠线下操作,给学校财务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
此时,支付宝主动联合银行,率先和同济大学建立了线上缴费合作,所收款项通过银行进行清算,解决了学校财务对账等问题,大大提升了学校财务的工作效率,学校尝试到了网上缴费带来的便捷性和高效性,逐步放开缴费科目,得到了众多高校的高度认可。
随后,各种雅思托福、四六级考试、航旅机票等批量在线支付业务多点开花。如今,全国8万多所中小学、高校都可用支付宝交学杂费。
如果说高校将学费搬上网还是PC时代,那么条码付就是手机时代的开启。马荣华回忆,2010年可谓是O2O元年,千团大战记忆犹新。“当时所有的线上团购,都是通过短信验证码去店里消费的。”支付宝上海技术团队,率先提出了要做线下条码支付,也就是现在付款码的前身。
从2017年开始,支付宝加投入力度服务线下中小微商家,推出了收钱码产品,一张小小的蓝色收钱码,线下小微商家收款免找零,无假币,免交易手续费,极简体验,让小微商家享受到了传统金融机构VIP客户的待遇。针对部分小微商家担心的安全问题,支付宝推出了“你敢扫,我敢赔”服务,让小微商家收款无忧。
“浦东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收钱码推出之初,得到了浦东区商委的大力支持,让浦东数十个大型菜市场,成为第一批扫码付菜场。浦东的这次尝试又先人一步”,马荣华说。
如今贴遍大街小巷的二维码就是最好的证明。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商家,仅靠一张二维码即可满足收银需求。这几乎成为一种工作方式的革新。而上海的小巷深处、拐角街边的小店,正成为内需的活力担当。2019年上半年,以路边小店为核心的线下“码商”销售额同比增长67%,增速是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8倍,“码商”首次追上“网商”,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动力。
今年4月,马荣华又参与到了上海购物节项目中。企业消费券是55购物节的亮点之一。和其他地方不同,上海采取了鼓励企业自行发券、激活消费的模式。新世界城通过支付宝,向周边潜在用户、新客发放消费券。首次尝试线上精准发券+线下消费的新模式。
作为让上海市民快乐“嗨购”的人,马荣华坦言,向商业体开放精准营销能力是一个新课题。看似简单的“发券“动作,其实是个技术活。通过算法及到店客流,可随时调整发券的人群范围、在36小时内实现与商业体结算系统的对接、确保真实消费者领取……这些都离不开算法、风控等众多技术支持,是企业发放支付宝数字消费券在上海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数字新基建,帮助上海本地大型商业体通过数字化运营方式进一步降低获客成本,是提升本地服务业数字化能力的重要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