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今年GDP增速估计为6.8%,因为下半年的增速估计不是6.7%、就是6.8%,不会达到7%。所以,综合计算全年就是6.8%,不可能达到7%,大家也都看到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了。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今年的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消费增速也略有回落,那为何GDP增速高于去年呢?贡献来自于出口。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出口增长由负转正。全球股市表现也比较好,投资的逻辑就是看好全球经济复苏,资本市场蕴含了很多机会。
而去年净出口拖累GDP增速负0.5个百分点,导致增速为6.7%;若不是出口负增长,去年力度超过2009年的巨额投资所创造的GDP,肯定会比今年更高;而今年的GDP增速如果扣除净出口因素,则是回落的。所以,在判断经济周期的时候,一定不能太短视,中国经济就GDP增速而言,处在长期下行通道之中;就质量而言,在限产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似乎有提高迹象。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ROE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所以,投资前景预测要看经济效率是否有改善,质量指标更为重要。
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对于这一判断一定要毫不含糊。当然,投资也要区分好坏,哪类投资是好的,哪类是不好的。大家可以看下图,不好的是黄颜色的部分,好的是绿颜色和红蓝颜色的部分,其中绿颜色是劳动质量。
红蓝颜色代表的是ICT,包括信息设备、通信设备、软件投资等投入,是有技术含量的投资,即所谓的产业升级。这些年来,如BAT、做软件的、做电子通讯的,这些表现都比较好,说明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升级之中。黄色部分是传统产业,如基建投资、房地产等,中国经济高度依赖黄颜色代表的产业。不过,令人欣喜的是ICT投资也在增加,尽管比较缓慢。最近较为流行的一句话是“新旧动能转换”,图中表现为红蓝色部分提升,这对经济质量提升是非常有好处的。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经济稳增长主要还是依赖传统产业投资,但这条路越走越窄,这就是为何经济增速回落、不会有新周期的原因。传统的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对经济稳增长的边际效应在减弱,或许再过三、五年,传统投资还会出现负增长,同时,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在不断萎缩。我们可以看下图,灰色部分是制造业,桔红色部分是房地产,枣红色部分是基建。随着投资增速回落,制造业的比重越来越小,这也说明所谓的中周期——“设备更新周期”并未启动。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的模式并没有改变。可能有些人会说,中国经济如今不是靠消费拉动了吗?消费对GDP的贡献占到64.5%。但大家不了解的情况是,中国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都超过了投资(资本形成),因此,我们还要研究历史,学会纵向比较,温故而知新。
其实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如与美国相比,可发现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占GDP的20%,而中国则占到GDP的80%;对于GDP的贡献比例,美国的投资也是20%,中国的投资贡献占比均值在40%以上。所以,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这样一种模式在短期内还是没办法改变的。
对于证券投资而言,要避免把大比例资金持续配置到一些低效率的周期性板块上,比如,基建投资的持续高增长使得一些周期性板块的股票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但是这些公司的ROE很难持续走高,像钢材、水泥、有色等,看起来价格涨得挺多的,但由于它们的周期性,就是价格会涨也会跌,如果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的需求下降了呢?它不像成长性行业是能够持续高增长的。
为何判断中国经济增速明年将回落呢?回落的核心原因在于民间投资的回落。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低于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而制造业投资里很大部分是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增速为什么会回落呢?不一定因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关键还是投资回报率的预期降低了。
如2011年以前,民企融资成本也很高,但民间投资增速基本都在30%以上,之后不到6年的时间里,回落速度非常快。今年10月公布的民间投资单月增速,只有1.2%。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投资机会在减少、预期报酬率在下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是经济在转型,传统制造业投资放缓,但新兴服务业的投资在增加,这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结构性投资机会。由于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而包括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年都将是回落的,同时,消费增速趋降,明年的出口不会比今年更好,故从GDP增速这个经济指标来看并不乐观。
经济增速回落其实是一件好事,有利于经济转型的推进。这次“十九大”报告也显示,高层不再注重GDP了,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过去,经济稳增长总要落实到稳GDP上,这种对GDP的过度看重和追求其实是不明智的,“十九大”提出的提高经济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是正解。比如,日本、韩国、德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GDP增速都是打对折的,甚至比对折还要多,其经济都实现了成功转型,所以,我在很早之前就一直强调这个观点——只有经济增速下来才能实现转型,经济不可能在高速增长时转型,高速增长就是将原有模式不断强化,如果一定要维持高增长,最终将导致经济崩盘,这个结果一定成立。
为何经济增速下行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呢?道理很简单:人口老龄化加速,城市化到了后期,人口流动性下降,从而导致经济增速放缓。此外,当经济体量足够大的时候,增量相对存量的比重必然会下降。
由于过度依赖投资,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比如,财政赤字不断增加,2016年财政部口径的赤字率是3%,但广义财政赤字率为9.4%,并由此导致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部门的债务水平不断上升,这也是为什么要去杠杆、为什么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原因,因为社会杠杆率水平的快速上升增大了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
那么,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让经济脱虚向实和实行金融收缩,对大家的投资活动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可能不少人对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和“十九大”提出的金融方面的调控还是比较担忧,担心金融去杠杆会导致资本市场失血,使得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减少。但我始终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应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从当前金融收紧的现状来看,确实会导致金融行业的扩张难以持续,但中国已经是金融大国了,中国的GDP体量大概是美国的2/3,而金融业的增加值和美国更为接近——美国金融业占GDP的7.2%,中国金融业占GDP的8.4%。而且,金融的过度扩张确实会带来很多隐患,引发国内资产泡沫。因此,就投资而言,应规避泡沫,寻找价值被低估的领域。
另一方面,如果过度收紧货币、过度抬高利率又易触发金融危机,所以,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正是因为度的把握非常重要,使得宏观调控需要很高的艺术性,既不能控制得过紧,也不能放得过松。“十九大”提出了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模式,相当于从单手操控变成双手操控。
自2011年中国经济开始减速之后,虽然债务水平在不断上升,但经济增速上不去了。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逐步步入存量主导的阶段。过去,中国经济是增量主导,因此产生了一些趋势性机会,如房地产投资等,在过去十五、六年的时间里基本维持只涨不跌、大幅上涨的趋势。如今步入存量经济主导阶段,房价可能是有涨有跌,有些区域会继续涨,有些则会跌。
股票市场也是如此。过去的股价指数总是大起大落,现在上证综指逐步走向平稳,就像下图所显示的这样,存在的则是结构性投资机会。如果结构性投资机会把握不好,收益就会比较差,如今年三分之二的股票是下跌的,主板优于创业板,港股优于A股。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提供如下一些思路: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多,按照“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研发投入额要占到GDP比重的2.5%,现在大概是2.2%左右,还有一定差距。那么,要发现新兴成长性行业,并配置相应资产,关键是要找出过去有大量研发投入的重点行业,投入多意味着产业升级的机率更大,肯定要重点关注。
此外,中国的研发费用大部分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业,民间资本的投入比较少。政府的研发费用投到哪里,民间又投到哪些,对做投资有一定借鉴意义。
从行业投入来看,计算机和电子等领域相对较多,我不是研究这些行业的,但从宏观角度而言,就应该看钱流向哪里,像中国的量子卫星、激光武器、通讯网络等一系列巨大投入,哪些上市公司最受益,对我们做投资判断意义重大。
比如半导体行业,那也是政府巨额投入的战略性行业,此前巨额投入一直没有满意的回报,但是最近效果显现了出来,为什么呢?有一个逻辑说是摩尔定律放缓了,过去摩尔定律是一年半到两年内,芯片内的零部件容量翻一倍,因此中国一直追赶不上,如果摩尔定律放缓,即技术进步放缓,就给中国创造了赶上的机会。中国在芯片方面的进口是很大的,高达1.8万亿元人民币,据说超过原油的进口额。这块如果能从部分替代变成完全替代,将给中国半导体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故事,这个故事能不能成为现实还很难说,但是我们看到政府还在继续投入,设立的半导体产业基金总和是万亿级的,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的优势。又比如中国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是愿意下重手的,如光伏产业、通讯、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如果我们看得更长远,这些行业是不是有获得几倍收益的机会呢?
关于货币政策和债市的几个判断
从当前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特征来看,我有几个判断。如前所述,期望金融市场出清不大可能,这次又推出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行业统一尺度的资产管理的新规,要统一监管,这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冲击又是巨大的。今后,金融板块会出现分化,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的货币政策和MPA双支柱调控模式是不可能让市场出清的,毕竟金融行业在GDP的占比这么高,必然要维持金融行业的基本稳定。从国际比较来看,去杠杆的力度都是有限的,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去杠杆都是结构性的。
如美日在去杠杆过程中,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也是会有所回落,居民的杠杆率也会有所回落,但政府必然要加杠杆,这是为了稳定经济,为了弥补社保的缺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他们的政府杠杆率水平还是会上升的。很多政策目标都是理想化的,无论是普京还是特朗普,他们的承诺也都没有兑现。
总体来讲,明年的宏观政策环境应该不会过紧,当然也有几个不确定性。比如,明年会不会加息,这是一个要比较关注的问题。涉及加息的因素很多,首先要考虑美联储是不是会连续加息,明年加息几次?美国经济复苏的力度还是超预期好的,欧洲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美国。在这里啰嗦一句,看一个经济体是否见底回升,回升力度是否大,看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知道了。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都步入加息周期,而中国按兵不动,说明中国经济政策的用意是为了止跌,而非抑制上行,否则早就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了。
其次,要看中国的经济增速怎样,如果2018年经济增速回落幅度比较大的话,货币政策收紧就没空间了。
第三,还要看中国的通胀率水平如何。我觉得明年通胀会比今年略高一点,但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每年到岁末这个时候,大家对通胀预期就会抬升,2015、2016年都是如此,今年这个时候又是如此。但可以发现,2016年、2017年的CPI都是低于预期的。此外,我观察了近30年CPI的走势,发现还有一个特点:中国的通胀率是与GDP挂钩的,GDP增速不能上升的话,通胀也很难起来。
第四个考虑因素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升值还是贬值?个人认为贬的可能性大一点,但还是在可控范围内,应该还是在7以内。如果是这样,要提高利率也没有太大的必要。综上所述,我觉得明年名义利率应该不会提高,也就是官方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央行在操作利率上,根据流动性情况和美联储加息的节奏来做调整。
回头看一下,2017年宏观对冲的最好策略就是做多沪深300指数期货,做空国债期货。但今年年初没有哪家研究机构提出过这样的投资策略。今年市场利率水平的上行,出乎很多人意料,因为大部分人还是从宏观经济走势和通胀的角度看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但忽视了今年社会投资回报率水平总体上升的因素,也就是质量好于数量,长期以来,大家对利率走势的判断都比较关注总量数据而忽视了质量数据。
目前十年期国债利率水平接近4%,有的说在顶部,有的说在底部,我觉得收益率偏高位的概率大些,但4%不一定封得住,可能还上去,但最多也就到4.5%的水平了。明年依然还是一个结构性机会大于趋势性机会的这样一个行情。债券市场做多的机会或在明年下半年,但依然不是债券的大年,要防范信用债的违约风险。
2018年房地产:整体疲弱下的结构性机会
对于房地产来讲的话,我觉得整体还是比较疲弱。2018年,销量的负增长也是大概率事件。2013年商品房销量创历史最高点以后,大家都认为今后销售总面积(13亿平方米)不会超过2013年了,谁知道过了两年以后后,到2016年房地产销量又创了新高,今年又是创了新高。明年大概率就是销量增速的回落,即出现负增长。
下面这张图,说明什么?住宅的价格和销量走势总是一致的,也就是价增量升,价跌量减。这就表明了房地产买卖其实还是带有很鲜明的投资属性,如果说是商品属性的话,那就应该是价跌量升,薄利多销。投资品的属性就是价升量增,价跌量减的。因为当今房地产更具投资属性,所以明年商品房价格整体会有所回落。因为量回落了,价格也会下跌。
为什么我没有说会大幅回落,而且到2020年之前我都不大认为房价会出现大幅度的回落,因为房价大幅回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是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在这个前提下维持稳定,房子、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控目标。
明年年初可能最为热议的是房产税立法问题,因为随着房地产的销量出现回落,土地拍卖收入、与房产相关的税收收入等都将减少。因此,明年两会是否会把房产税纳入立法计划,值得关注。不过,我的判断是,按照如今的一城一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产税要真正落地尚需时日。
在总体不乐观的前提下,我认为,房产投资的结构性机会依然还是有。投资房地产来讲,主要是看两个指标,一个是人口流向,一个是资金流向。从人口流向来说,中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口还是不算多,上海常住人口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13%,而纽约占到美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为7%,是上海的2倍多,日本、英国、韩国、法国最大城市的占比就更多了,所以中国大城市人口集聚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但中国严格限制超大城市人口的流入,所以可能会给某些超大城市周边城市带来人口的集聚和增长,从而推动该地域房价的上涨。总体看,人口从农村到城市流动过程基本上到后期了,但是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仍方兴未艾。
我们看看下面这张图,上海人口从2012—2016年减少了28.3万,这里讲的是剔除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出生人口-新增死亡人口)后的净流动人口,即上海净流出28.3万。
这就表明了什么?将人口的自然生长因素去除之后,上海是净流出,江苏也是的。但是长三角地区内的江西、安徽、浙江人口还是净流入,所以我看好长三角地区的结构性机会,但对津冀地区相对不看好,为什么?因为全部都是流出的,如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河北全都是净流出。
人口净流入表明了当地出现产业发展机会、投资机会、就业机会以及综合服务供给方面的机会。从人口流向的角度看,我还是看好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东经济充满活力。从人口流向看,江苏和浙江的差距拉大了;从产业发展看,江苏以传统产业为主,浙江有了很多新兴产业,说明人口流向与产业发展是相关的。江苏的人口老龄化全国排名第三,第一是重庆,第二是四川,第三就是江苏了,所以它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经济活力不足问题。因此,投资上市公司也要看看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年龄多大,年龄过大动力和活力肯定不足的,年轻的话就更具创造力,更有理想,所以投资楼市和股市的很多逻辑其实也是一致的。
人口流动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大概算了一下,东部地区地域面积占全国的1/3,但是人口占到一半多,GDP要占到超过一半。但东部地区的经济集中度我觉得远远不够,从全球来讲,1%的陆地面积内所创造全球50%的GDP,未来中国核心城市创造GDP越来越多,一些偏远地方的GDP占比会越来越少,人口也会越来越少。
此外,房地产投资的结构性机会还表现在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地理的改变上,如下图,经济的经济地理正在被不断改变,高铁的沿线城市房价显然高于附近的非沿线城市。
2018年的消费难有起色——为何2017年可以配置下游高端消费品
行业配置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配置策略,板块很多,行业可以分为39个,大的像周期性板块,分为中游、上游、下游,另一个是新兴行业的成长性板块,此外还有大消费板块。我认为周期性板块2018年没有太多的机会,成长性板块投资机会可能非常好,我们讲到新旧动能的转换,如果新动能只占经济体量的10%,旧动能占90%,这是没办法转换的。故中国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让新动能占比接近50%才能转换。从10%上升到50%的话,还有4倍的成长空间。比如光伏发电只占总发电量的2%,如果未来占比能够达到20%,则还有9倍的空间,故成长性板块应该会有很大的上涨幅度。
为什么要跟大家强调消费呢?主要还是在于三大逻辑,一个是投资拉动消费。举个例子,房地产投资这几年很大,居民买房就是要有一个“家”,所以这两年与“家”相关的行业股价表现都比较好,家电行业、家具行业、家装行业、家庭厨卫用品行业等都表现较好。
二是投资拉动模式下,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快于中低收入群体,故奢侈品的消费会增加。最近大家热议的是茅台,茅台是一个典型的高端白酒,属于奢侈品,其实不仅仅是茅台,今年以来,有很多的高端消费品的价格都在上涨,且销量上升。此外,居民部门收入水平总体还是不断提高的,带来消费升级和服务消费比重的提高。
三是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网上消费高速发展,对相关的网络消费、支付平台型公司带来了巨大成长空间。
关于高收入群体收入上升幅度大的依据,我都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得出的结论。大家对这两张图可能没注意到:一张是基尼系数,从2016年年初开始回升,基尼系数什么意思呢?就是贫富差距。2016年以后贫富差距又开始扩大了,我不知道2017年是多少,肯定比2016年要高。为什么基尼系数扩大呢?最简单、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房价涨了,拥有房地产越多的高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
右边这张图也是进一步印证了贫富差距扩大现象。大家一定要记住中位数这个概念。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个平均数,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指统计样本中按收入高低排序时,处在中间的那个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现在会场上共有300个人,且300个人的合计年收入为3000万(当然是低估在座各位收入水平了,远不止3000万,只是假设为3000万),也300个人平均年收入为10万,如果大家的收入都很平均,从高到低排序,第150个(中位数)嘉宾的收入也是10万。这时,如果马云也到会场了,那么,大家年收入的平均数将变成多少呢?那就至少扩大100倍,到人均1000万了。所以说,马云只要一进会场,大家的人均年收入都被平均了,所以平均数是会误导的,但是中位数的,原来300个人进来一个马云就是301个人,或许中位数变成12万了,差异并不大,不会因为马云入场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到中位数。
大家可以发现,2016年3月份以后,中位数(红线)向下穿越平均数,红线下滑了,平均数(蓝线)的走势则比较平缓。说明有“小马云们”进场了,中低收入群体被平均了。就资产配置而言,就应该选择生产奢侈品和高档用品的消费类上市公司,因为富人收入增长更快。如果穷人收入增长更快的话,那我们就投资低端消费品企业,如买康师傅方便面、买二锅头的生产厂商(如果已经上市的话)。但是这几年低端白酒的销量减少,方便面销量大幅度下降,啤酒的销量也在下降,因为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农民工的名义收入增长只有6.6%,低于城镇居民10%以上的名义可支配收入增速。
下面这张图:啤酒、白酒、红酒的销量变化,只有以中高端收入群体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红酒销量是上升的,啤酒(中低收入群体为主要消费者)和白酒(占总销量90%的白酒为低端和次低端)的销量新兴行业龙头股都在下滑。
白酒销量增速为什么下降,同时茅台销量却增长了那么多,这恰恰是说明了高端与低端白酒消费在分化,我们在看这张图,2017年全国白酒总销量增速预期为零增长,而茅台销量增速估计超过要20%,高端和次高端销量在白酒总销量的占比只有5%左右,低端和次低端白酒要占到90%,但在七年以前,即2010年白酒销量增速创新高,高达36%,同时茅台的销量增速为26%,这是否说明当时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比富人更快呢?查了一下统计局数据,确实如此。那时候各个省纷纷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全国平均提高20%,结果导致了白酒销量的大幅度增加,但是今年就不一样了,现在我国的人力成本已经大幅提升,成为海外直接投资减少的主要原因。
所以,政策上要抑制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因为收入的上升以后会带来劳动成本的提高,会对投资带来不利。十九大的报告虽然提出居民收入水平,但“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一个是跟GDP增速挂钩,第二个是跟劳动生产率水平挂钩,说明今后居民收入增速会放缓,但对高端消费还是可以继续看好。
通过历史数据选择投资标的
即将过去的2017,虽然很多机构投资者感觉不错,但居然有三分之二的股票是下跌的,这充分说明了股市的结构性特征。2018年投资机会应该还是结构性的,如何来配置资产,不妨以历史数据来说明问题。我在2002年作为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组织研究员撰写《未来蓝筹》,每个行业推荐一个未来能够成为行业龙头的股票,共推荐了30支股票,十五年后,其中有12只股票成为了行业龙头股或行业内最有竞争力的蓝筹股,命中率为40%。
如果去讨论命中率的高低,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即便选中了行业龙头,也未必可在15年后获得高收益,如宝钢、振华港机、华能国际()等虽然仍是行业龙头,但15年的累计回报率并不高,因此,选好行业更重要。回顾这15年来众多行业的跌宕起伏,发现传统的行业,比如说钢铁行业、机械行业的整体回报率不够高,但新兴成长性行业、大消费行业的龙头股则可以获得超高回报率。如有民族品牌的大消费板块中的白酒,虽然我们当时没有选中茅台(超过100倍的回报率),而选了五粮液(),五粮液在15年当中有超过18倍的回报率。
这15年来,凡是有民族品牌的个股都涨得很好,包括云南白药()、同仁堂()、片仔癀()、阿胶等,民族品牌无一例外地给投资者带来长期超高回报,说明民族品牌是稀缺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给我们的投资者还是以非常高的回报。
又如,水泥行业中的海螺水泥()、家电行业的青岛海尔()都是行业龙头或次龙头,涨幅可观。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对过去十年行业平均涨幅的排序,医药生物行业排名第一,家电、汽车等排名都非常靠前。不过,由于当年研究员所推荐的是生产化学原料药的哈药,结果十五年间只获得与上证综指同幅度的涨幅,如果推荐恒瑞制药,则可以获得70倍的涨幅。汽车行业如果能够选中真正的龙头股上汽集团(),则回报率也可以达到15倍。由此可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