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余姐
全文共1704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工作总结和计划大概是大多数人在学生进入职场后写的最实用的文章。
可惜学生时代不敢写作文,工作后不敢写计划总结。很多人谈及写作的心理反应,把原本是帮助自己理清工作思路,清晰有力地向上级传达系统的工作计划和思路的一个机会——写工作总结计划,变成了一个我只想尽可能糊弄过去的头痛任务。
根据我在职场上的观察,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害怕写工作总结和计划,归根结底是因为都没有掌握思考和写作的框架
我只能绞尽脑汁想点什么,写点什么,但很多人不知道我写的是不是全部、完整。
其实没必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如果能掌握写工作总结和计划的框架,就相当于填空,比写一篇短文简单多了。
01
第一层框架:过去的业绩、过去的不足和未来的计划。
在撰写计划摘要时,第一层的框架结构大多数人都能够想到:
比如先将上一个总结周期内主要做了些什么工作、具体成果如何做一些梳理和总结,年度总结和计划写一年,月度总结计划写一个月;
再回顾过往这一年度中做得不足和有隐患的地方
这是今后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地方。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老板和领导,在总结中也会少问成绩,多问问题,所以内容放在一起要认真对待。
最后,立足于下一个计划周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上一周期未完成事项、做得不足的还待改进事项,做好具体的工作计划。
首先,招聘的常规工作职责当然就是招聘
在过去的周期中,收到了多少招聘需求、完成进度如何、招聘后员工留存率如何等数据和指标,是日常工作职责中可以强调的数据;
其次,除了常规的招聘工作之外,有没有参与什么项目?
例如,如果我们领导或参与公司为一些重要岗位建立胜任力模型的工作,这是一项相对重要的基于项目的任务。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做出了什么贡献,需要写出来;
最后,在常规招聘工作和项目制工作之外,我们还主动或被动做过哪些工作?
比如你发现各个用人部门的面试官的面试技巧存在很大的问题,积极收集这些问题,开发培训课程来培训面试官,那么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成果。
03
第三层框架:背景、结果和收获
按照以上方法确定了一、二级的框架之后,对
于具体工作的描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结构化,这就是第三层框架:背景、结果和收获。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描述一项工作业绩或者计划时,我们先交代清楚背景,然后说这项工作的具体结果,如果是计划,那就是预定的工作达成的目标,最后是我们个人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收获,计划的话就是我们个人的成长目标。
我们用上面说到的组织用人部门面试官培训为例, 要讲清楚这项工作,可以先说背景:
比如在对来公司面试的求职者的跟踪反馈上,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求职者对面试体验的评价都比较负面,进一步调查分析,发现是面试官面试经验不足,在面试流程及技巧上存在问题;
接着说结果: 主动通过了解到的问题组织了多少场次、参与人次及时长的培训,之后将求职者的负面反馈降到了多少比例;
最后说个人在其中的成长和收获: 体会到了通过数据和调研来发现问题的方法和好处,学习到了如何开发培训课程、如何讲课的经验和技巧。
使用这个方法,下次再写总结和计划时,只需要先拉框架,再将我们在一个计划周期内最主要的工作数据找出来对应填充进去,就完成了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总结和计划的写作。是不是简单多了?
> 我是有余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专注分享求职面试、职业发展实用干货,关注@游刃职场有余姐,一起成长为更具选择权的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