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钓鱼,你需要知道鱼最喜欢吃什么”。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写作中。想要抓住用户,首先要知道他们喜欢什么。
什么叫多余?
夏天棉袄,冬天蒲扇。
这句话很适合于文案,想钓鱼就要知道鱼最喜欢吃什么。
很多人都听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我们在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都来自于思想的热情和行动的结果。
作为营销文案,你是平衡公司与客户利益的实际执行者。
思维和创造力将决定你的行动和成就,成就将使你的事业蒸蒸日上。
业绩的成就不仅取决于好的文案,还取决于你对客户的认知。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文案。
只是这种“文案”不是用文字传达,而是用另一种方式,但结果是“吸引眼球”。
比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行为和爱好;推广自己的产品、企业和服务;恋人通过魅力赢得对方的好感;企业家通过文化视野获得认可;企业家通过产品策略获得投资青睐…
就连不会说话的婴儿也在通过自己的哭和笑来包装自己,这激起了大人对自己的爱。
每个人都希望他们的顾客不要这么挑剔。
但是对于顾客来说,逛商店是惯例。
那么这个过程中,你的文案怎么写?
## 01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有钱人想结婚。在此之前,他交往过三个女朋友,都愿意嫁给他。于是,有钱人给三个闺蜜出了一道考题,每人1000元,让她们买些东西把房间填满。
第一个女朋友买了棉花,占满了1/2的房间,第二个女朋友买了气球,占满了3/4的房间,第三个女朋友买了蜡烛,照亮了整个房间。
请问百万富翁最后选了谁?
你是不是觉得,富翁选择了第三个女朋友?
因为大多数人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结果呢?
富人选了最漂亮身材最好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是非常重要和困难的。
事实上,顾客内心深处的需求通常不会被直接表达出来。
有时候,客户在提问之前已经有了答案,只是希望别人能满足他的判断。当然,如果他不满足他的预答,他会坚持自己的答案。
所以,一个优秀的文案,在撰写前就要挖掘客户的内心需求。
我们不仅要理解和满足客户表面的需求,还要善于挖掘和创造背后的需求。
只有抓住客户的需求,用他喜欢的语言向他传达产品的好处,才能吸引客户,刺激销售。
## 02
在“用户得天下”的商业时代,文案需要照顾到大多数用户的审美和文化水平。
尤其是面对快速增长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网民,文案必须认清用户凌驾于自身之上,毫无感觉的现实。
让我们来看看几位“高层”老板为抢占农村市场而做出的针对性措施:
“要卖,找百度”。
“老乡遇到老乡,就去买东西。”
“发大财靠劳动,勤俭持家靠JD。COM”。
韩国女孩脸一样,北京现代车不一样。
“MINI就像大海,从那以后我妹妹就一直在你怀里”
这些语言很流行,一目了然。
没有废话,不玩虚的,直击核心需求。
用词方面,用教育程度最低的人能听懂的词。
虽然这种文案很容易让人讨厌,但正如史玉柱所说:“人民谷俗。你觉得天天吃很俗吗?”
今天,当你面对普通用户忍不住想写出华丽的文案时,能否把握住客户的需求,让文案落地,唤起客户的共鸣,一针见血?
因为从本质上讲,写好文案就是把握客户的真实需求。
所以,如何了解客户需求呢?
在此之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你要了解客户的情况。
比如性别、年龄组、大概收入、共同爱好等等。
你知道现在的顾客喜欢什么样的品牌吗?什么水平?
与现在顾客喜欢的相比,你们产品的特点是什么?
当你写一份拷贝的时候,觉得客户会对下面哪个话题感兴趣?
(1)产品所代表的企业的实力和信誉;
(2)其他客户使用产品的成功案例;
(3)产品的先进技术;
(4)产品质量优良;
(5)可靠的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体系;
(6)同类产品常见问题。
在这六个答案中,你觉得客户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
大部分人在书写时,总爱讲述自己公司实力多么雄厚,技术多么先进,品牌多么出名,产品品质多么有保障,售后服务多么完善。
还有一些人喜欢列举自己的产品服务过多少客户,但这些是客户真正想关心的问题吗?
这些都不是客户内心真正的需求,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目前使用同类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你不能在文案一开始就书写客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要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去书写别人存在的,与客户类似的问题。
## 03
举个例子,如果你卖的是儿童教育产品。
在文案中,如果你写:“你的孩子存在怎样怎样的毛病”。
相信这样写出来,没有客户愿意看。 因为没有一个妈妈会愿意听你讲她的孩子存在怎样怎样的毛病。
而如果你换一种方式,用讨论的口气去写其他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妈妈们就会感兴趣了。
通常是看了一会儿就产生共鸣,觉得自己孩子似乎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那么,就会在潜意识中形成记忆,打上要不要购买这款产品的问号。或者,是当有一天需要这款服务的时候,就会联想起曾经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款产品。
客户就是这样, 如果你直接从他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方面写,他们不一定领情。
只有在书写类似的、其他人的情况时,他才会设身处地的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或者自己与别人相似的体会。
如果你的文案不能让客户感受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就会觉得你的产品不值得他掏钱放弃已用的产品来购买你的产品。
只有你能够针对客户需求,讲解自己产品的独到之处,客户才会关注,才会被打动,也才会意识到这个产品是有价值的,是可以掏钱的。
就像当年脑白金在农村市场卖不动,史玉柱去做调查,问农民为什么不买他的产品,农民的回答谁都没有想到,原因竟然是:包装太小,送出去没面子。
## 04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比如,你卖的产品是洗衣液。
如果你的文案这样写:“能把衣服洗得很干净”。
这就是废话。
客户看了会怎么想?
他们可能什么都想不到,更不会记住。
这些废话,既没有把产品利益点说透,也无法限定客户思维。
洗衣液当然要把衣服洗干净,洗不干净干嘛买?
任何洗衣液的卖点都是“干净”。
这是一个很虚的说法,不会让你和竞争对手形成区别,也没有击中客户的需求和购买欲望。
所以写之前,首先你该明确你的客户群体大多是主妇。
这类人比较关注的是:健康、便捷、节省、比较、家庭、情感……等等因素。
所以文案中, 你需要传达的是:
洗衣液的干净有哪些具体表现?有哪些具体情境?能为用户带来哪些好处?
你可以说你的洗衣液:
> “洗得更干净,不伤手”。
也可以说:
> “1滴等于3滴,更节省”。
> “无添加剂清洗,无残留”
要么,换个角度,突出它的家庭温馨感:
> “家有XXX,关爱家人健康”。
或者,用更有创意的方式来表达:
> “XXX洗衣液,让你的邻居都羡慕”。
> “XXX洗衣液,闻到味道就想起你”。
总之, 使用的词语越具体,客户越容易理解。
要具备具体可触摸的细节,才能够在客户心中留下印象。
## 05
再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说人话”的文案。
乍一看,简直不知所云。
比如:
> “阅尽繁华,览尽风华”;
> “领袖之姿,贵族的传统收藏”;
> “风云间隙,天地人合一的养生甄境”;
> “浅隐半山,非君莫享”;
> “苍穹为邻,私藏一方花语天堂”;
> “徜徉山水,穷尽天地玄妙”;
> ……
这种文案向来为人诟病,但这么多年来,仍然有人在用,而且仍然有效。
为什么?
想一想, 当你的视线扫过这些文字时,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高档、奢华、尊贵……对吗?
即使你完全不知道这些文案在说什么,但它们能给你留下这些直观的印象。
让你知道这些文案所描述的产品, 且不论其他,至少价格一定贵。
这就是文案想要达到的目的。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群土豪,需要的是尊贵奢华感,需要的就是这种不接地气、高高在上的感觉。那就满足他,简单粗暴地来一句“彰显尊贵”比较好。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群理财者,不要说:“帮你获得财务上的成功”,而要说:“每周收入多达XXX元”。
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群女性,不要说:“想让你的身体看起来更迷人吗?”而要说:“想要纤细、性感的大腿吗?”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哪种文案不好。
不管文案在说什么, 只要能够提供客户想要的感觉,就是好文案。
## 06
互联网产品常常强调一个概念:用户体验。
有的互联网公司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职位,叫用户体验官。
产品的用户体验就是满足用户需求,让使用产品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比如,页面按键如何设计外形,放在哪个位置更方便用户点击,按键上面该使用标记还是文字,使用什么文字更容易被用户理解,这都是做好产品要考虑的细节。
文案也是一样。
客户就是衣食父母,没了客户,就无法卖货取得业绩。
但不争的事实是:市场就这么大,客户除了能在你这里购买,还会到你的同行或者竞争对手那里购买,怎么办?
想办法把客户挖过来!
这就需要文案考虑:写什么,怎么写?
这些, 都视客户群体而定。
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其实就是把产品推销给我们的客户。
换个角度想,如果有一个人强行向你安利,语气特别生硬,你会怎么想?
当然是马上离开。
所以,文案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把客户当朋友,把写文章想象成和自己的朋友对话。
而不是写那种经常在广告里看到的,标语口号一样的,很硬的广告语。
当你越是像对话一样去写,你的客户就会越放松,会感觉你跟他之间是朋友般的交流,会更容易接受你传递的信息。
只有洞察客户隐秘的心理需求,并且满足这种需求,成交的可能性才越大,文案也就真正实现了价值。
本文由 @萝卜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