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台资深创业顾问吴建宏:“登陆”创业难在哪?

七八月正逢毕业季,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话题引发关注,门槛低、风险少的加盟项目赚足人气。台“行政院青辅会”也在8月5日表示,本年度工作重点为辅导青年就业。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到大陆发展创业。台湾青年创业现状如何?两岸青年的创业观又有何不同?借台湾资深创业顾问吴建宏老师在厦门讲学之机,记者就此问题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无店铺贩卖”在台最夯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您了解,目前台湾年轻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情况如何?

吴建宏(以下简称“吴”):受台湾经济形势的影响,所谓的“个体户创业”,现在在台湾是非常流行的。在每年毕业的年轻人中,会有一部分比较保守选择求职,但也会有三成左右,拥有点子和勇气,愿意走上创业之路,这是主观原因。客观来讲,台湾近年来产业加速减少,每年30万的毕业生,企业没有办法增加那么多录用人数。失业率上升,“逼迫”年轻人自行创业。再加上台湾“政府”按规定有100万元(新台币,下同)的创业贷款,利息又很低,也进一步鼓励年轻人多创业。

  记:台湾青年创业一般会选择怎样的形式起步?

吴:目前最大宗的是通过网络,也就是所谓的“无店铺贩卖”。年轻人以网络为平台卖创意商品,也推销一些劳务性服务,比如说美工设计、网页设计、企业活动规划等。这种形式不需要店面,不需要装潢,甚至不需要进设备,降低了投资风险。(记:他们最初的投资资金都从哪里来?)一般是自己读书期间打工的积蓄、父母的资助,以及“政府”的贷款,这些就已经很够用了。

“登陆”创业详细了解最重要

记:目前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的现状如何?

吴:近几年来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的数量不断上升,尤其是25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原因首先是交通上的因素,两岸直航之后交通便捷,往来运输成本降低。其次是台湾市场受限的因素。当然,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想到大陆认识这里的女孩(笑)。(记:他们选择从事哪些行业?)餐饮服务业,你可以看到有许多做台湾小吃的年轻台商。此外就是销售台湾特产、创意商品、礼品居多,因为这些行业比较不复杂,成本都相对较低。

  记:在这个过程中,台湾青年容易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吴:首先不了解大陆的文化,因为大陆各地的方言和饮食习惯多种多样,而这对服务业的影响又是很大的。一旦不够了解,就会有思考上的误解和误判。然后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难时缺少帮助;对大陆的政策、法律不够了解,一旦发生纠纷时难以及时解决,就容易失败。

梦画得越大碎得越快

记:您常常与年轻的创业者接触,您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吴:年轻人与时代接轨,所获得的信息更多,因而脑子更活络,更富有创意,也更有拼搏的积极性。但是积极过头也让他们容易失败,他们常常把梦想画得太大,小小的成功会带来很大的骄傲,让他们容易有疏忽。另外由于在为人处世上经验的欠缺,不懂得人际关系的经营,容易在这上面栽跟头。

  记:你应该目睹过不少生动的例子?

吴:嗯,我认识一个大学毕业生,他运用创意制造出彩色的蛋糕和面包,在网络上推销。然后借由网络的传播越卖越火,短短的时间里从一个月赚几万块到一个月几十万块,自己也开了工厂生产,不断进设备,因为订单越来越多,所以怎么投资都不会亏。(记:那也有失败的例子吧?)有年轻人刚出社会心怀大志,在繁华地段租了很大的空间,进大成本的机器,一旦生意不好,两三个月就将老本吃空了。所以青年创业,脚踏实地很重要,不要觉得一个月几万块很丢脸不愿意去努力,要知道,成功都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

创业观:大陆青年更保守

记:就您的观察,两岸青年的创业观区别在哪里?

吴:首先要注意的是,两岸青年创业所面对的地理因素是不同的。台湾的人口密度高,消费人群相对集中。对于创业者来说,交通成本会比较低。基本上只要在一个地方设点,周围聚集人群,很快就能够形成商圈。在大陆则不是这样,有时候做生意需要在好几个地方跑,生产地和销售地的运输成本很大,这是其一。其二是创业心理。相较之下,大陆青年更加保守一些,不冒险,失败的风险自然也小,但是也难有大成就。在台湾,20多岁月入500万元到1000万元的年轻人挺多,而据我观察在大陆应该比较少见。

记:作为一个创业顾问,能否为想要创业的毕业生们提点建议。

吴: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最好能够找寻到政府机构或者是专业的创业指导机构协助,要不然也要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开始之前一定要有详尽的计划书,对今后资金的流向、融资情况有所掌握。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创业,能让创业热情延续得更久,还有,不要合伙。(记:不要合伙?这个观点倒是很新颖。)我个人是这么认为啦,因为年轻人在人际关系处理上还不成熟,容易感情用事,而创业涉及利益问题,如果要与朋友合作的话,须谨慎。

人物名片:吴建宏,台商资源国际有限公司策略长兼首席顾问,远见企管顾问公司总经理,台湾青创会、中小企业协会、台北县政府劳工局长期创业顾问,《海峡商业》专栏作家,1111人力银行专栏作家,长期在漳州电视台、泉州电视台及台湾各大媒体进行企业管理与创业指导,著作超过80本。(海峡导报记者林静娴/文图)

来源: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