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开夫妻店成了创业大军中的潮流,夫妻两人合作上更紧密,沟通上障碍也很少,十分适合共同创业。今天为大家整理了10对夫妻的创业项目,希望从项目、工作方式等方面给大家一些借鉴。
1、芦笋夫妻打时差、做延伸产品
2010年,韩志强和妻子宋青红返乡创业种植芦笋,面积达20多亩,年入60多万元。
别人种的芦笋需要7080天才能上市,因土地肥力好,他们的芦笋60天就可以上市,并且深受市场青睐,价钱还能高于同行。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韩志强夫妇采用绿色种植,种地用的都是土杂肥,这样的肥最养地。为了采集更多的土杂肥,宋青红还免费帮养鸭户清理养殖棚,别人眼中的垃圾,在她这儿就变成了宝贝。
近年来,因为芦笋长得好,能卖上好价钱,前来慕名请教的人也不少。韩志强干脆做起了芦笋苗生意,如今他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芦笋种植专家。
2、80后夫妻的多肉植物园
2014年,80后徐华明迷上了憨态可掬的多肉植物,把家里和娘家的阳台都养满了多肉植物,张力见老婆兴趣浓厚,便想不如把爱好当事业来做。
2015年5月,夫妻俩在城区开了一个小小的门店用来销售多肉植物,目前他们拥有200平米的多肉植物大棚,生意特别火爆。他们的销售渠道就是个人微信。在销售中,夫妻俩通过微信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认识到多肉植物,还因此结识了许多有同样爱好的朋友,除了本地的爱好者,还有不少外地打工人员把多肉植物寄存在这里。就这样熟人带新人,店里只要一进货,当天就可以卖完。
未来,他们将继续创新,拓展多肉植物业务,帮人布置多肉植物花园、多肉植物阳台,还准备开一家多肉植物主题店呢。
3、硕士夫妻回乡养猪,过上田园生活
黄智,1988年生人;贺慧,1990年生人。两人均为湖南农大201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用20万元养了140头宁乡花猪,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田园生活。
养猪对于黄智夫妇来说都是从零开始,他们每天通过观察、摸索、总结,加上自己原本的专业知识,现在黄智已经会给猪看病、配药、打针,自称半个兽医。他还试着在猪食中添加中药材,从而给花猪防治疾病、增强抵抗力。
4、80后夫妻回乡种植蜜柚,成致富带头人
80后刘国武2006年从深圳大学土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曾在深圳路桥集团工作了3年,随后回乡接手了父亲的建筑工程队,创办和兴建设工程公司,可以说事业顺利。然而,他在2011年选择了二次创业,涉足种植业。
刘国武的选择得到妻子邓露明的支持,她是深圳大学2006届中文系的毕业生。两人经过考察,将种植基地选在老家新乐村,这里森林环绕,没有任何污染企业,经过土壤检测,发现这里还是富硒山地,土壤硒含量均值为1.2毫克/公斤。
刘国武夫妇一方面坚持工程公司的经营,一方面收购附近200亩柚园作为前期管理开发,转型创业由此展开。接受过新思维的刘国武对互联网特别痴迷。刘国武夫妇把已经注册兴瑞红柚商标的柚果销售瞄准电商平台等新的销售渠道,并与京东、易果网等生鲜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微店。
未来他们还计划借助互联网开辟众筹模式,柚果成熟时,客户可以前来采摘、包装,体验农家乐趣,进一步推动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由于柚园发展已经进入综合发展阶段,今年,刘国武准备结束建筑工程业务,将建筑公司整体转让,专心经营他的现代农业企业。
5、IT夫妻用互联网思维返乡创业
张瑞亚,199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经贸专业,丈夫龚神频是她的大学同学,湖南岳阳人。2011年两人在中洲乡组织周边农户成立了岳阳县福盛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其实,早在2005年龚神频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有员工38名,主要从事网络广告、互联网营销和电子商务等,年收入近百万。后来因看重食品安全,龚神频夫妇决定卖掉公司资产返乡创业。夫妇二人受过互联网思维的熏陶,也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精神,所以对于第二次创业如鱼得水,比如采用多功能薄膜从而提高蔬菜产量,独具创新地在冬天种出辣椒,并采取差异化市场策略,辣椒不仅卖出高价还被市场哄抢。
未来,龚神频夫妇将与农村淘宝合作,在网上销售干菜、腌菜等特色农产品,并做好新鲜蔬菜同城配送工作,通过多渠道方式将岳阳县的绿色农产品推广出去。
6、90后小夫妻种无公害蔬菜
90后大学生吕世超和孙健结婚后决定不做白领做农民,他们自己租地、盖大棚、买种子。因不懂技术,他们播种了第一批种子失败了,一整棚黄瓜全部烂掉,小白菜被蚜虫吃光,西红柿只开花不结果。
后来,通过学习和实践,他们组建了技术和管理团队,通过传统农家肥与现代科学管理模式相结合找到了解决方法。2014年,吕世超夫妇在辽宁丹东客来多市场租了一个摊床,专门推销自家的蔬菜。他们把农场的种植情况拍成照片打印出来,张贴给大家看,并组织感兴趣的人去农场现场观摩,提高消费者对无公害蔬菜的认知与信心。
目前,吕世超夫妇有4000多个客户群,其农场还获得有机农业认证和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称号。
7、企业高管回乡种植,时间差是关键
梅万付是安徽芜湖县花桥镇花桥村人,1999年从淮南联大毕业后,他从业务员做起,很快升为区域经理,然后到销售总监,再然后到公司副总。2005年结婚后,夫妻俩的薪水都不错,在温州也买了房,但考虑到在外面只是替别人打工,父母也只有他一个儿子,在妻子的建议下,2007年两人决定回乡创业。夫妻俩先在本村周围流转了154亩土地来种植无籽西瓜,加上购买农资、投资基础设施,第一年就投入了70万元。
除了善于提高产量外,梅万付夫妇还善于打时间差,种出市场上没有的农产品,从而获得市场青睐。2013年,梅万付成立了芜湖县能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31家农户开展蔬菜种植业,给他们提供种子选育、生长管理及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之路。
目前,梅万付夫妻俩已经流转了538亩土地,其中大棚地220亩,2014年共产蔬菜478万斤,年产值630多万元,扣除各项费用后,去年纯收入有79万元。
8、80后夫妻学飞防技术,收获颇丰
80后的姚文凯夫妇种了300多亩水稻,养了100亩的小龙虾,家里有收割机、拖拉机,还成立了合作社。
由于自己本身就是种田大户,姚文凯发现现在农村打药很不方便,而且很难找到打药的劳动力,觉得未来飞防需求会比较大。于是,姚文凯夫妇学习飞防技术,并拿到了飞防类证书,还购买了一家植保无人机,帮助用户做统防统治作业。
除了接本村的飞防业务外,姚文凯还接收外区的飞防订单,尽管风餐露宿、起早贪黑,整天在田间风吹日晒,很辛苦,但收获也颇丰。比如,1200多亩的小麦每亩作业费7元钱,两天时间夫妇俩就可以收入近3000元。
9、蕉农夫妻变身火龙果种植达人
玉姨和恩叔原是一对蕉农夫妇,后二人转型为火龙果种植达人,现在年收入40万元。
对广东东莞麻涌镇人而言,香蕉不仅是当地的特产,更是当地人重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当地种植香蕉的人数非常多,香蕉难卖的情况也因此出现,玉姨和恩叔因为这个问题一直想转型。2005年,玉姨和恩叔开始试种火龙果,他们亲手嫁接的火龙果苗一年后虽然成功结果了,但是果子实在太小,效益自然也不好。
后来,历时7年摸爬滚打,夫妻俩在前期种植方面,多次改良土质、加强肥水管理,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管理,他们种植的火龙果硕果累累,种植面积也从当初的一小片扩大至80多亩,并开办了麻涌首个火龙果园。夫妇二人觉得种植业比较单一,所以他们决定跨界做休闲农业。在火龙果园内种植四季都能采摘的芒果,并饲养了一些龟、鱼,种植一些蔬菜,搭建小木屋,发展农家菜餐饮等,由单一的火龙果园向吃喝玩乐休闲农庄转型,最后成为了多元化发展的农业生态园。
10、80后蔬菜种植夫妻年入50万
魏正辉是一个农民,高中毕业后选择南下创业。起初选择了电子行业,一步步从基层做起慢慢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渐渐地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因为技术和阅历的提高,魏正辉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自己的努力下小有成就。
2012年,魏正辉夫妇打算利用自己家乡的土地做互联网菜农,但是在花费两年的时间后发现不管种什么最后都失败了,魏正辉在经历了这些挫折后,认为只有安全绿色的蔬菜才有市场,因此魏正辉通过个人掌握的技术加上不断学习新技术,最终建立起了自己的菜园。后来,魏正辉还带动了当地的村民和自己一起创业,成立了新的农业种植公司,采用了大棚技术和可溯源体系来确保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魏正辉借助蔬菜大棚技术巧打时间差,错峰上市的优势,主攻武汉10月份到次年4月份的市场空当期。他的大棚里早春主要以黄瓜、豇豆、薯尖、红菜薹为主,面积达200亩以上,钢架大棚有300个;晚秋主要以秋豇豆、茄子为主,面积达150亩以上。
目前,主栽品种不仅面积成规模,且产量也可观。当下,凭借技术,魏正辉种植事业年入50多万元。
温馨提示:
夫妻档创业也属于合伙创业,风险依然存在。除非2个人意志强烈,否则很难长期坚持。因此,夫妻档创业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1.返乡创业要从自身出发,擅于借助当地资源
返乡创业者对自己的家乡最熟悉,因此应结合当地特色,再做创新,才不会入坑。
2.做农业有钱没用,必须要有学习的决心
绝大部分农业跨界创业者或者返乡创业者都倒在技术上。因此,农业缺钱是其次,关键是要有学习技术的决心。
3.不要放弃自己的资源和经历
我们要借助自己的经历或者思维来做农业。
4.要有耐心,否则不跨界干农业
跨界做农业短期只有2个结果:
1)失败
2)等待失败
因此,想要返乡创业或农业跨界创业必须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相信总有拨开云雾见月明的那一天!
5.夫妻档做好分工才是关键
夫妻返乡创业,分工是关键。两个人的优势或劣势都不一样,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成功概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