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侵权纠纷被告代理词

问题

2位律师解答代理词范文商标侵权案咋办,专利侵权纠纷代理词范文是什么

向我提问

律图昌都律师

"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受保定XXX科有限公司的委托和河北佳篷律师事务所的指派,我担任其与北京XXXX有限公司侵犯专利权纠纷一案的诉讼代理人,经过庭前阅卷和法庭审理,对本案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现发表如下代理意见,请合议庭采纳:

一、被告从未制造销售过诉争侵权产品,没有对原告侵权的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仅限于简要说明中用于解释的图片或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只有违法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才构成专利侵权。原告提供的专利证书、公证书、中标资料等证据资料,只能证明原告享有合法的外观设计专利权,而均不能证明被告有专利侵权行为。

故,被告尚未制造过诉争侵权产品,更没有进行过销售等侵权行为。

二、诉争外观设计专利是公知设计,系被告的现有设计,并且被告依法拥有诉争外观专利产品的实用新型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本法所称现有设计,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被诉侵权人以非法获得的技术或者设计主张先用权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

(一)已经完成实施发明创造所必需的主要技术图纸或者工艺文件

(二)已经制造或者购买实施发明创造所必需的主要设备或者原材料。

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原有范围,包括专利申请日前已有的生产规模以及利用已有的生产设备或者根据已有的生产准备可以达到的生产规模。”

  1、诉争外观专利技术是公知设计

早在原告申请本案外观专利设计专利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生产厂家制造销售该产品,并且产品的的外观与原告的专利产品外观相同或高度相似。

2、诉争外观专利技术是被告的现有设计

被告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电谷的核心企业,一直致力于电力设备制造事业,从业时间长、市场业绩好、商业信誉良。在原告申请“高压无线电流采集装置”外观设计专利之前(),被告即已经完成该项外观设计的研发设计,并定制完成了产品模具,具备了生产能力。由于,被告认为该产品技术还需要继续改进完善,故尚未进行批量化生产。

  3、被告依法拥有诉争外观专利产品的实用新型专利

2014年1月17日,被告经过长期研究开发,依法获得了“互感器”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高压无线电流采集装置”,与被告所主张的诉争外观设计产品系相同产品(包括外观)。也就说,被告对该产品,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完全具备相应技术实力。

综上,诉争外观专利属于被告的现有设计,不构成侵权,并且今后被告可以在原有范围内制造销售该产品。

三、退一步讲,即使被告使用的外观设计与原告的相同或相似,也由于其情节极其轻微,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1、被告没有利用诉争外观设计专利技术制造、销售过侵权产品

  2、诉争侵权产品价值很低,市场价格一般在几千元

3、对于原告专利申请日“2013年4月19日”至授权公告日“2013年11月16日”期间的侵权行为,不具有法律追溯力

4、原告诉请不包括调查、制止侵权的费用。

综上所述,被告没有实施过侵权行为,不构成侵权;诉争外观设计专利系被告的现有设计,即使被告今后制造销售该专利产品,也是符合法律的规定。请法院依法裁判,驳回原告诉请!

此致

  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向我提问

律图台中市律师

敬的合议庭:

我作为被告xx的代理人,对本案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关于本案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问题

原告主张被告商标侵权的法律依据是《商标法》第52条第(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具体是认为被告的商标侵权行为是“擅自制造注册商标”。被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不符合“擅自制造注册商标”的构成要件,应不构成商标侵权,理由如下:

1、侵权人的主张状态是故意,所以才可以称之为“擅自”,过失不会构成“擅自”。被告是受他人的委托印刷涉案商标,并没有要侵犯原告注册商标权的主观故意,而且原被告之间完全属于不相同的行业,不存在任何的竞争关系,所以也不可能会存在侵犯原告注册商标权的故意。

2、被告不存在制造行为。所谓制造注册商标,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就是制造人本身并不拥有他人的注册商标的图案,通过模仿他人的注册商标的图案而重新设计出来,也就是说制造注册商标在本质上是一个“仿制”的过程;而印刷注册商标,是一个从“有”到“有”的过程,也就是已存在他人的注册商标图案,并对该商标进行印刷,所以印刷商标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复制”的过程。所以被告印刷涉案商标的行为,不是一个制造注册商标的行为。

3、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的权利范围限于“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对于在与注册商标不相同或者不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并不构成侵权。同样对于在认定“擅自制造注册商标”属于商标侵权行为时,亦应当考虑商品类别,否则就可能会得出矛盾的结果。例如,甲擅自制造了与原告相同的注册商标,并把他使用在“钢铁”类商品进行销售,由于“钢铁”类商品与原告注册商品核定的“食品”类商品完全不同,所以根据《商标法》第52条第(一)的规定,并不构成商标侵权。如果甲是“擅自制造注册商标+使用+不同类商品”的行为都不构成侵权,而被告仅仅是“擅自印制注册商标”一个行为就构成商标侵权,则于法不通。所以,被告认为,在认定“擅自制造注册商标”为侵权行为时,应当有一个隐含的条件“所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必须要使用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而本案没有证据证明被告所印刷的注册商标要使用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

二、关于被告注册商标是否构成驰名商标的问题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有两种途径:(一)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二)法院在诉讼中司法认定。目前,工商局及法院均没有对被告的注册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所以被告的注册商标不构成驰名商标。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在下列民事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以商标驰名作为事实根据,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为确有必要的,对所涉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一)以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为由,提起的侵犯商标权诉讼;(二)以企业名称与其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的侵犯商标权或者不正当竞争诉讼;(三)符合本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抗辩或者反诉的诉讼。”,本案并不符合司法认为需要认定驰名商标的条件。

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民事纠纷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规定:认定驰名商标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在诉讼请求中并没有提出过驰名商标的认定,所以合议庭亦不应当对原告注册商标是否驰名进行认定。

三、关于停止商标侵权问题

停止侵权的前提是有侵权行为在持续存在,现在没有证据证明被告还有侵犯原告注册商标权的侵权行为存在,所以原告主张停止商标侵权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四、关于原告要求被告公开声明、消除影响的问题

公开声明并不是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所以原告主张此项权利于法无据。本案涉案商品并没有进入市场,并不会对原告的的声誉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原告要求被告承担“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无事实依据。

五、关于赔偿损失的问题

1、《商标法》采用的是实际损失原则

《商标法》第56条第1款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该条所规定“所获得的利益”及“所受到的损失”采用的都是实际损失原则,也就是以实际发生的损失作为赔偿的依据,这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及第15条中也可以得到确认。

在本案中,被告所印刷的箱子还在仓库中,并没有进入市场,没有进入市场就根本不可能与原告的产品产生竞争,不会造成原告产口销售额的下降,所以根本就不会对原告的权益造成损失。由于涉案的箱子还没有出售,原告也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的利润,所以也谈不上侵权所得。所以,由于原告没有损失,被告也没有所得,被告不应当赔偿原告。

2、本案不应适用法定赔偿

根据《商标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适用法定赔偿的前提条件是“被告侵权所得”或“原告因侵权所受损失”无法查清,而本案并不符合上述前提条件,“被告侵权所得”或“原告因侵权所受损失”可以查清,所以不应当适用法定赔偿,理由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规定:“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商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该商品单位利润无法查明的,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也就是说,侵权所得=侵权商品销售量*该商品的单位利润,在本案中,涉案的纸箱并没有销售,所以销售量是0,所以乘以该商品的单位利润,侵权所得也是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规定:“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商品销售减少量或者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乘积计算。”也就是说,原告侵权损失=因侵权所造成商品销售减少量或者侵权商品销售量*该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乘积,但是由于涉案纸箱并没有进入市场,不会影响到原告产品的销售,也没有侵权产品的在销售,所以原告的侵权损失也是0。

综上,根据“侵权所得”及“因侵权损失”两种方式,计算出的结果都是0,所以“侵权所得”及“因侵权损失”的结果都是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当适用法定赔偿。

3、即使适用法定赔偿,法定赔偿的范围也是确定的

(1)法定赔偿及“侵权所得”方式和“因侵权受到损失”的方式,这三种方式虽然计算方式不同,但是从最终得出的结果应当是尽可能的一致,也就是都应当以“实际损失”作为衡量的标准,不同过分偏离这一标准,前文已经论述,原告的实际损失实际为0,所以本案不应当再对原告进行赔偿。

(2)如果要赔偿的话,赔偿数额的上限也是确定的,因为在本案中,被告一共印刷了涉案纸箱2000个,每个1.95元,一共3900元。考虑到印刷行为的利润不超过10%,所以被告的利润总额至多是390元。

所以即使适用法定赔偿,赔偿的范围亦应当是在0-390元之间。

4、如果合议庭要适用法定赔偿,除了上文提及的赔偿范围之外,另请注意以下因素:

(1)原告所主张的“中华老字号”、“名牌产品”等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范围,与本案不具有关联性。

(2)原告虽多次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请合议庭注意:(a)最近一次上海市著名商标的称号是2008年评定的,此称号已于2010终止,也就是说原告商标目前并不是上海市著名商标;(b)《商标法》上并没有关于著名商标的规定,也就是说从国家层面上是不认可著名商标的,所以上海市关于著名商标的认定对于法院没有拘束力。

(3)原告的公司成立于1998年,在原告成立之前,涉案商标所获得声誉与原告无关。

(4)原告在法庭上亦认可,只有涉案商品进行流通,才会挤占原告市场,也就是意味着,涉案商品没有销售,也就不会对原告造成损害。

(5)虽然被告无法举证委托人的存在,但是根据本案的情况及原告代理人在庭审中的表现,被告可以合理怀疑是原告是一种“钓鱼式的打假”。根据审判实践,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是有相当怀疑时,法庭亦应当充分考虑此因素,否则同样的事情可能会重复上演。

综上,被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仅是违反了国家的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于原告并不会产生实质上的损害,所以被告不应当再对原告承担法律责任。被告的行为已经受到工商机关的处罚,被告已经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且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日后的生产管理活动中严格遵守法律,加强管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被告代理人: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