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皆备,只欠东风。符合条件的约300余万个人投资者“揣着钱”正翘首以盼科创板开市之日。
A股
市场从来不缺新股爆炒的神话,但作为一个新设立板块,各方面都与原有市场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这种无差别爆炒新股的策略,是否还适用于科创板?这恐怕也是普通股民心中共同的疑虑。
尤其在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的科创板,倘若遭遇投机资金炒作,市场参与各方将如何应对?对市场的未来长远发展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复盘了两大境外类似市场——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创业板的过往经历,从他们早期的惨痛案例中,投资者或许可以学到些什么。
前车之鉴
美国的纳斯达克被视为全球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但其形成如今稳定而成熟的市场,已是走过了近半个世纪。
在此期间,纳斯达克曾经历过三次大的股灾:1987年的美股闪崩、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灭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其中,2000年纳指的跌幅巨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纳斯达克指数不断攀升,1995年7月,指数突破1000点,2000年3月更是创下了点的最高纪录。
纳指的疯狂与互联网科技革命密切相关。1990年代末期,因特网络和信息通信产业急剧膨胀,高科技研究开发类型企业如雨后春笋,在代表新兴高科技股票市场的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众多优秀高科技公司追求的目标。
仅1999年,就大约有4000家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
但是,由于股市从众心理造成羊群效应以及投机家的炒作,科技股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盈利,其股价仅仅依靠股民对高科技企业的狂热追捧而大幅上升。
资料显示,彼时,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公司股票初始发行的首日溢价平均为65%,最高位甚至达到470%,远高于美国历年来一般公司12%首日平均溢价。
但股价脱离基本面的超速上涨只是一种非理性繁荣,泡沫的破灭只是时间问题。
2000年3月,纳指从峰值一路下跌,2001年3月12日跌破2000点。2002年10月9日,纳指跌至1114点,创出自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的最低点位。
此间,被爆炒的上市公司也反受其害,多达210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倒闭。
谈及当时泡沫破灭的典型,人们总能想到通讯巨头思科的例子。
思科于1990上市,1997年股价在5美元左右。2000年,思科的股价最高达到了近80美元,市盈率高达三位数,总市值接近6000亿美元。
盛极而衰,狂欢过后接下来就只剩泡沫破裂的结局。
2001年思科录得首个亏损年份,净亏10亿美元。股价则从最高点的80美元跌至13美元左右,跌幅超80%。
尽管思科此后元气恢复,但股价已难回巅峰时刻,最近一年其股价还在50美元上下波动。这就意味着,19年前盲目冲进去的投资者,至今还在套牢中煎熬。
在巨头走下神坛的同时,美股市场先后爆发安然公司财务丑闻、世通公司财务欺诈、美林证券信用欺诈丑闻等,引发美国证券市场严重的信用危机。
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波及全球,在大洋彼岸的香港,经历了更为惨痛的教训。
1999年,正值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时期,香港创业板应运而生,旨在为具有高成长性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提供融资渠道。2000年-2001年间香港创业板达到鼎盛,但很快遭遇全球网络股泡沫破灭影响,2001年迅速由盛及衰,从此走上了一蹶不振的道路。
回想起香港创业板最初的梦想,是做“东方纳斯达克”,如今已然仙股遍地,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截至2019年7月15日,384家企业中,306家企业股价跌破发行价,379家换手率低于1%。
有关香港创业板纳斯达克梦碎原因的分析,市场上有过很多,普遍认为,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更多是出于科技概念,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此外,还包括香港缺乏上市资源、交易制度不能保证流动性、投资者结构错位、转板机制不合理等原因。
实际上,在2007年香港创指回落至1300多点时,港交所为提升创业板的估值水平和流动性,大幅修订了创业板上市规则,力图为创业板企业转板扫除障碍,但也正式“沦落”为通往主办的跳板。
而美国在泡沫之后加强证券市场自律监管,在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公司内部治理的同时,通过提高上市门槛、完善退市制度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逐渐形成了内部分层。
应注重基本面研究
了解上述危机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股灾的发生除了与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相关,也与纳斯达克的制度设计相关,正是在历次股灾之后,纳斯达克完善了各项制度。
比如,1987年的美股闪崩诞生了熔断机制,防止股价急跌;2000年网络股泡沫的破灭,使得美国加强了证券市场监管,完善退市制度;2008年次贷危机后,纳斯达克及时调整上市标准,降低盈利要求,提升了对中小创新创业企业的上市服务力度。
“科创板对标纳斯达克,并吸取当前A股市场发展的经验,相当于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5月10日,一位资深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说,“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上,比如信披、退市、交易制度上,防风险要求都更高。”
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多位专家呼吁科创板投资者还是需要理性。
“尽管50万投资门槛以及2年证券交易经验的门槛设计,某种意义上是为散户负责,但很多散户的风险意识并不一定能达到真正合格投资者的水平。加上交易制度上,科创板前五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停限制,之后涨跌幅限制为20%,所以,不排除科创板企业挂牌上市的前期,出现爆炒情形。”算力智库创始人燕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这也是市场的普遍忧虑所在。“科创板刚推出可能面临市场规模小,但投资资金数额多,面临估值偏高的风险。一旦市场回归理性,前期进入的投资者可能会有大的损失。交易制度的设计,也使得投资者面临的股价波动风险会比较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析。
“应当更注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在一个市场上,当不知道谁是韭菜的时候,往往自己就是韭菜。”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说。
燕丽认为,“科技公司虽然在估值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从投资逻辑来说,好的业绩支撑和未来持续盈利能力才是根本。”
多位业界专家向记者表示,科创板蕴含着大量的投资机会,普通投资者如果缺乏专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完全可以通过专业机构、专业基金去参与科创板,同时,现存市场也有好的标的,可以通过跨市场的指数、基金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