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教育理念。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主动变革,探索高等教育创新之路,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促进观念的转变。重要的不是被动教育,而是轰轰烈烈的教育。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知识结构,而伟大的教育会改变人本身,让大学变得精彩、有创造力、有冒险精神、充满力量。其次,要推动模式转变。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第三,要推动专业变革。高校要面向未来布局新专业,推进专业结构改革,将信息化与专业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专业内涵,把社会需求作为学科专业设置和优化的第一标准,主动适应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学科专业体系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对接。注重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物理、生物、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紧缺和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同时,加快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智能制造、机器人、集成电路和网络空间安全。第四,要推动课堂革命。要努力把低级课堂、灌输式课堂、封闭式课堂转变为高级课堂、对话式课堂、开放式课堂,把原来那种重知识轻学习、轻思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不断为课程增添水分和黄金,不断提高课程的高水平、创新性和挑战性程度,真正实现“水课程”向“金课程”的转变。教师要认清教学的本质,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教师要以学习为中心,从如何教向如何学转变,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点评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师生互动、互学互鉴,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跨界融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构教育的逻辑,实现学科逻辑和心理逻辑的融合。所谓学科逻辑,就是训练学生基于学科知识的认知能力。缺点是可能会忽略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创新实践经验的构建,而心理逻辑强调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活动,更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因此,今后应倡导构建以项目为中心的方法体系,精心安排学习目标,体现学科学习目标,采用项目学习、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信息化教学、智能学习等手段,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同时,我们应该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