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解析中国公募基金的二十年发展路(长文)

但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还是证监会监管下的公募基金,我们在说到“基金”的时候,一般也特指这个类型的产品。此系列文章讲述的就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历史。

所谓“公募”,指的是基金可以向大众公开发售,区别于只能向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高净值人群发售的私募基金。银保监会监管的产品中,银行理财同样具有公募属性,而信托产品则是私募的性质。

正因为可以公开发售,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公募基金的投资和运作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管。赵迪的文章告诉我们,中国基金行业早期也有一段野蛮生长的过程,导致了不少风险。直到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强制托管、信息披露、组合投资三大制度基石得以确立,公募基金行业才进入规范发展的轨道。

根据证监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有效账户数超过6亿——公募基金显然已是中国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第一篇:基金诞生前后

一、拓荒与探索

——老基金初步蹒跚

基金,从广义上说,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我们现在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形成独立的基金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基金份额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投资工具。

基金业起源于西方,最早的基金究竟诞生于什么时间哪个国家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是1822年由荷兰国王威廉一世所创立的私人信托投资基金;也有人认为1774年荷兰商人凯特威士最早付诸实践,创办了一只信托基金。一般认为,英国1868年诞生的“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是世界上第一只基金(封闭基金);而1924年诞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是世界上的第一只开放式基金。

我国基金行业的诞生与发展,几乎与中国证券市场同步。我们现在谈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起步,一般以1997年11月14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之后的1998年3月27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起设立的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作为起点。但事实上,在此之前已经有一批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但因为法规的空白,这批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运作不够规范,在那段时期成立的投资基金被业界习惯称之为“老基金”。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嗅觉敏感的金融机构就开始尝试设立少量的海外投资基金及境内的多种基金。例如,1985年,中国东方投资公司在香港、伦敦先后推出了中国东方基金;1987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与汇丰集团、渣打集团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中国置业基金,首期筹资3900万元,投资于珠三角及周边的乡镇企业,并随后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中资机构开始涉足证券投资基金业务。随后,一批由中资机构和外资机构在境外设立的“中国概念基金”相继面世。

在“中国概念基金”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并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基金这一业态初现雏形。1991年8月,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成立珠信基金,规模达6930万元人民币。有一种说法认为,珠信基金是中国内地最早的基金。但该基金并没有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从1991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及各地分支行陆续批准了一些投资基金的设立。其中,地方分支行尝试在先。比如1991年10月设立的武汉证券投资基金和深圳南山风险投资基金,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规模分别为1000万元和8000万元。

1992年,深圳市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地方性基金法规——《深圳市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该规定与随后上交所公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证券上市试行办法》共同成为规范投资基金的地方性法规,在那段时期为投资基金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促进了早期投资基金的发展。

《深圳市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共7章34条,3400余字。其第二条明确了基金的定义——本规定所指的投资信托基金,是指通过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后,由专门经营管理机构用于证券投资或其它投资的一种信托业务。

《深圳市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体现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监管视野和思路,比如规定了基金的两种运作方式(开放式与封闭式)、证券投资双10%限制以及对关联交易的监管。但该办法对管理人资质、基金投资范围的限制较少,这也是造成日后基金投资乱象的一个原因。

在政策的鼓励下,各地纷纷设立基金,据统计,1992年全年共有57只基金成立。同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批准成立了深圳市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了封闭式基金——天骥基金,规模为5.81亿元人民币,是那段时期规模最大的基金。这与当时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行长王喜义积极推动密不可分,除了南山基金和天骥基金外,深圳还有蓝天基金、半岛基金等。而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立的第一只基金是1992年11月成立的淄博乡镇企业基金,也被认为是国内第一家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该基金为公司型封闭式基金,首次发行规模达1亿元人民币,其中60%的资金投向淄博乡镇企业,40%资金投资于上市公司。

图注:深圳蓝天基金受益凭证

从当时淄博基金的基金持有人凭证上可以看出,该基金是经人民银行总行银复【1992】424号文批准发行,基金发起人为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淄博市信托投资公司、交通银行淄博支行、山东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山东信托投资股份公司,基金管理人为淄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保管人为中国农业银行淄博分行,发行总数三亿份,本次发行一亿份,基金公司年限从1992年12月15日至2000年12月14日。

图注: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公司基金证券持有证

可以看出,该基金已经具备了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持有人(当时称为持券人)、基金托管人(当时称为保管人)、基金份额的概念,因此“淄博基金是国内第一只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也是中国内地投资基金行业的起点,揭开了投资基金业在内地发展的序幕”这一说法是比较客观的。

时任淄博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的是尹蓝天。尹蓝天生于196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曾任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研究咨询部董事,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后因中农信涉案被判刑。如今,年近七旬的尹蓝天,最新的身份是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理事。

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机构及美国波士顿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这是第一个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的中国基金,规模为2000万美元。

1993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做出了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的规定,其中投资基金的发行和上市、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以及中国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投资基金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一律须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任何部门不得越权审批。1993年8月,淄博乡镇企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是第一只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基金的成功上市引发了短暂的中国投资基金业发展热潮。当年年底,建业、金龙、宝鼎三只基金共募集三亿元,也在上交所挂牌。

可以说,在这段时期,我国早期的投资基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金规模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政策的出台到中外合资基金的出现,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国的投资基金走了一段迅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过,到了1994年,经济过热引发通胀,政府开始进行宏观调控,投资基金的审批进一步受到政策限制,基金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随着经济的调整,这些基金发展过程中暴露的各种不规范和积累的问题逐渐暴露,这些基金设立和运作的随意性较强,存在发展与管理脱节的状况,很多基金资产状况恶化。

有资料显示,截至1997年10月,全国共有投资基金72只,募集资金66亿元。这些基金的发起人范围比较广泛,包括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政和企业等。由于基金刚处于起步阶段,这72只基金全部为封闭式,并且除了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天骥基金和蓝天基金为公司型基金外,其他基金均为契约型。而和现在大多投资证券市场的基金相比,绝大多数投资基金的资产复杂,多由证券、房地产和融资构成,甚至包括高尔夫球场会籍。有1997年末的一个数据调查统计,老基金投资股票占比31%、房地产等实业投资占比28.2%、货币资金占比14.2%、债券投资占比3.5%、其他投资占比23.1%。由于房地产及实业投资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流动性较低。

回顾老基金时代的发展历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金的设立、管理、托管等环节均缺乏明确有效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例如,大部分基金的设立由中国人民银行地方分行或者由地方政府审批,其依据是《深圳市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暂行规定》等地方性法规,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在名称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规范,在基金获批设立后,审批机关也没有完全落实监管义务,基金资产运营、投资方向等方面均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是一些投资基金的运作管理不规范,投资者权益缺乏足够的保障。例如,部分基金的管理人、托管人、发起人三位一体,基金只是作为基金管理人的一个资金来源,而基金资产与基金管理人资产混合使用,账务处理混乱。又如,基金托管人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基金管理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监控。

三是很多基金资产状况不好,资产流动性较低,账面资产价值高于实际资产价值。投资基金的大量资产投资于房地产、项目、法人股等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更类似于产业投资基金,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同时,存在资产价值高估的问题。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逐渐消除时,沉淀在房地产的资产仍然按照成本计价而没有按照市价进行调整,使个别基金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实际资产价值。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老基金时代具备很强的自发性和探索性,对于未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规范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们使国人知道了投资基金,在广大投资者中间唤起了最初的基金意识,这一批“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者们的成就远远大于产生的问题,应当被历史记录。

这些参与过早期老基金探索的开创者们,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中国证券基金行业的风云人物。除了尹蓝天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余路明、杨赤忠、曹阳等。

学者出身的余路明曾任浙江大学财政金融系讲师,此后参与蓝天基金的筹建,并担任深圳蓝天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余路明离开蓝天基金后,曾担任平安证券副总经理。2007年,余路明再次回归公募基金,接替马顺福出任华商基金总经理。在此期间,华商基金的表现中规中矩。两年后,余路明又投身私募,担任深圳杉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如今,他的最新身份是中国人保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赤忠则担任过蓝天基金的投资与研究部经理,后来担任过长盛基金的基金经理、大成基金的研究总监,光大证券的总裁助理。担任过天骥基金基金经理的曹阳,此后任职过中银基金市场总监、专户投资总监,后短暂出任过长安基金总经理。

二、规范启航

——《管理暂行办法》与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的成立

有资料显示,早在1994年7月底,证监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就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发展我国的共同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人、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国外基金投资国内A股市场,当时境内机构与海外证券基金业联络、商洽,设计和申报了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国申请待批的各类基金已经达数百家,但由于法律的滞后,基金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止的状态。

应当说,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时代,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密不可分。而这其中,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周正庆生于1935年2月,安徽人,1986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95年6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和国务院政权委员会主任。1997年7月12日,国务院任免一批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任命周正庆兼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一个月后,国务院做出决定,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

周正庆上任后的一件大事,就是清理原有的50多只老基金,开始新的证券投资基金试点。

1997年10月,中国证监会党委正式决定,抽调七人筹建基金监管部,这七人分别是黄红元、李正强、李霞、王雪松、王彦国、刘建平、李佩霞。据介绍,时至今日,这七人中,刘建平是从未离开过基金行业的,他的最新职位是中欧基金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基金监管部的成立标志着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监管体系内有了直接的监管部门。

1997年11月,国务院批准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作为规范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首部行政法规,确立了集合投资、受托管理、独立托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基金基本原则,拉开了行业规范发展的序幕。

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依据《暂行办法》,制定了具体规则,奠定行业制度基本方向。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是规范我国基金行业试点与发展的第一部法规,它的出台,确立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基本的法律规范与制度框架,为我国基金业在规范基础上的新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标着着我国首次用行政法规规范了投资基金的运作,由此,中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的设立、募集与交易,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投资运作与管理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1997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申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的程序、申报材料的内容及格式,证监会开始受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的申请。

1998年全年,我国设立了6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封闭式基金5只,募集资金100亿元人民币,截至1998年末,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亿元人民币。

随着新基金的成立,证监会也开始加速推动老基金的重组与改制。老基金积累了很多的历史问题,对于证监会来说,也比较棘手,处理得不好,容易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1999年3月,证监会发出了对原有投资基金进行清理规范方案的通知,各证券交易中心交易的基金逐步摘牌,在交易所上市的基金也分不同情况进行清理与规范,清理规范工作于2000年6月底以前完成。

这是一个艰难和痛苦的过程。老基金中除了淄博、宝鼎、建业、金龙等为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立外,其余均为地方设立。对于老基金的清理规范,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市场手段解决,包括由基金管理人或发起人用现金置换原有的流动性差的资产。

资料显示,2000年共有36只老基金改制成为了11只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数量在2000年底达到了33只。

其中,淄博乡镇企业基金于2001年6月21日摘牌,与沈阳通发、三峡基金合并成立封闭式基金——汉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汉博),管理人为富国基金管理公司。2007年4月,基金汉博召开持有人大会,通过了基金汉博“封转开”方案,基金汉博转型成为富国天博创新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时至今日,这只记载着中国基金行业发展历程的基金产品仍在正常运作之中。

再如蓝天基金,于2000年6月举行临时持有人大会决议,原蓝天投资基金更名为鸿飞证券投资基金(基金鸿飞),管理人为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到期后,基金鸿飞转型成为开放式基金宝盈资源优选股票型基金。天骥基金则改制为融鑫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融鑫),于2002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2008年,基金融鑫封转开,转为开放式基金国投瑞银成长优选基金。

应当说,在时任证监会主席周正庆的领导下,老基金清理工作顺利完成,而且没有引起大的社会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中央高度重视,正确领导,集中部署,较好地统一了各方面的思想认识,这是清理整顿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二是在清理整顿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反复调研,听取意见,基本摸清了风险隐患和问题的症结,明确了清理整顿的目标,及时确定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三是采取“先降温,后处理”的办法,逐步化解风险,避免矛盾的激化。四是按照实事求是、疏堵结合的原则,扎扎实实地逐户落实清理整顿方案,一个一个解决问题,消除风险,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各个击破。五是依靠地方政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清理整顿完成后,整个行业得以轻装上阵,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大幕徐徐拉开了。

第二篇:第一批公募基金

一、老十家公司——控股模式与平均持股模式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关于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申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中国基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证券公司是发起设立基金公司的主力军。率先成立的两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国泰证券(注:1999年国泰证券合并了君安证券,变身国泰君安证券)和南方证券主导。

1998年3月5日,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宣告成立,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次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成立。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因为从获批日期来看,南方基金早于国泰基金两天,是1998年3月3日拿到的批文,国泰基金是3月5日拿到的批文。但从成立日期来看,国泰基金获批当天成立,南方基金却在获批三天后才宣告成立。对此,有人解释说是当时快递行业还没有起步,邮递远没有现在发达,或许获批的文件从北京到深圳的寄送过程中耽误了三天,导致南方基金与第一家成立的基金公司擦肩而过。

南方基金成立后的一个月,华夏基金宣告成立。华夏基金由华夏证券主导。华夏证券委派当时北京东四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范勇宏牵头筹建华夏基金,并任总经理。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是全国最大的证券营业部之一,除了传统的股票经纪业务外,还从事投行、自营、研究、期货等业务,相当于一个中等证券公司的规模。范勇宏接受总公司安排筹建华夏基金时,带上了东四营业部里面从事研究咨询工作的一个年轻人一起工作,这个人就是后来被称为“基金经理一哥”的王亚伟。据坊间传说,其实范勇宏还想带上当时东四营业部研究部的负责人赵笑云,然而赵笑云并不愿意放弃券商稳定的待遇而婉拒。没想到,十多年后,范勇宏成为公募教父,王亚伟成为基金经理一哥,而赵笑云却成了“黑嘴”和“股评家”的代名词,让人对命运的安排唏嘘不已。

1998年,我国一共设立了6家基金管理公司,分别是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和鹏华基金。1999年,又有嘉实基金、长盛基金、大成基金、富国基金等4家基金公司获准成立。这10家基金管理公司是我国第一批规范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也被市场称为“老十家”。

表1:老十家基金公司名录

与老基金发起股东相对比较复杂的情况所不同,老十家的股东多为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组成。从持股比例上,又分为控股模式和平均持股模式两种。其中,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华安基金、鹏华基金属于大股东控股模式,博时基金、嘉实基金、长盛基金、大成基金、富国基金属于各个股东平均持股模式。

据说,两种持股模式是监管有意为之,颇有“赛马”之意。但老十家日后的发展表明,两种模式并无优劣之分,对基金公司发展并未产生决定性影响。事实上,股东的实力也并未对基金公司的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从日后的实践来看,控股模式中,南方基金、华夏基金成长为行业巨头;平均持股模式中,博时基金、嘉实基金也跻身行业领先者。

表2:老十家基金公司发起股东结构

令人感慨万千的是,如今大部分的老十家公司依然保持着行业翘楚的地位,然而一些发起股东却已经灰飞烟灭。

南方基金成立之时的大股东南方证券由于挪用客户准备金高达80亿元以及自营业务的巨额亏损,于2004年1月被中国证监会、深圳市政府实施行政接管。2005年9月28日,在原南方证券的基础上重组形成的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公司在深圳宣布成立,南方证券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在此之前的2003年,南方证券已将持有的南方基金的股份全部协议转让给深圳机场。2003年11月华泰证券通过先后受让长城证券、海通证券、陕西国托、华西证券所持南方基金公司的股权,成为南方基金公司第一大股东。

华夏基金成立之时的大股东华夏证券于2005年12月15日,被中国证监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发文停止公司及所属分公司、证券营业部和证券服务部的证券业务活动,并被撤销业务许可。2005年8月,中信证券与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筹建了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建投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受让华夏证券的全部证券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非证券类资产。

二、同日发行的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

国泰基金和南方基金率先成立后,很快就进入了基金发行的环节。那段时期,封闭式基金依旧是基金产品的主流。

1998年3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新成立的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

据国泰基金董事长陈勇胜回忆,之所以把基金名称定为“金泰”,是由“泰鑫鼎盛”而来。国泰基金希望在之后的四个封闭式基金产品里,分别把这四个字连起来,即“金泰”、“金鑫”、“金鼎”、“金盛”,"金"取自于金色年华,"泰"即为国泰。

基金开元存续期为15年。全部的20亿份基金单位由发起人认购6000万份基金单位,其余19.4亿份基金单位于1998年3月23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上网定价方式发行,首任基金经理为杜峻。基金金泰存续期也是15年,首任基金经理为徐智麟。

据徐智麟回忆,基金金泰成立当天中午,国泰基金管理公司拿到了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的验资报告,基金金泰正式成立。下午一点钟刚一开盘,徐智麟就发出了买入指令。买的股票主要有虹桥机场、上海汽车等一批上海本地股。20亿元的资金,建仓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那时候投资者热衷消息股,各种庄股横行,基金由于规范运作,其持仓反倒成了反向指标。基金财报公布后,投资者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里有基金,基本上就不会再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在这两只封闭式基金诞生的时候,市场依然保持着“炒新”的特点,把新基金当作股票来炒作。

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分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网发行。有数据显示,当时有差不多1600多亿元的资金蜂拥而至,来抢购这两只新基金。而这两只基金的发行规模分别仅为20亿元。交易所采用摇号抽签,2只封闭式基金的平均中签率仅为2.48%。1998年4月7日,金泰上市交易时,开盘即高达1.45元。这意味着,中签的投资者当天就能获益45%。该基金一度连续涨停,5月5日,盘中创出了2.43元高价,累计涨幅高达140%,远远高过基金净值,显示出投资者的不理性,甚至有投资者说基金应像股票一样有“市盈率”。

然而,封闭式基金的火爆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市场对于基金本质认识的加深,封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