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货新零售
奶茶篇 Vol.1
1
1943年,18岁的潮州男孩林和睦来到香港,去找他在三角码头开茶坊的叔叔。三角码头位于香港上环至西环路的海边。共有十几个货运码头。来香港的潮州人大多聚集在这里。这是他们努力搬运货物时唯一能做的工作。后来,码头上有潮州人开的小吃摊,为海员和搬运工提供食物和饮料。受茶叶价格高的限制,南洋咖啡是他们的主要饮料。
在码头苦干了一段时间后,林木河渐渐和水手们熟悉起来,水手们会带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茶来品尝,于是他也学会了泡奶茶。在不同月份尝试了不同种类的茶后,选择了锡兰红茶作为最适合的茶(所谓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早上煮一大壶茶,作为当天制作奶茶的原料。
从经常来喝的码头工人反馈来看,早上的奶茶醇厚甘甜,下午就会苦,喝着不舒服。找原因,林木河发现,为了节约成本,所有的大排档都用大茶壶煮茶。煮一天到下午,茶会变稠,洗出来的奶茶自然会比早上苦。他们找遍了全香港,都找不到合适的小茶壶。林只好委托工匠为他打造一只铜手壶。一壶茶只能泡十杯奶茶,泡好的茶不能煮超过20分钟,所以下午茶可以保持新鲜的口感。
有了小手壶,一起用的茶包也需要重新设计。因为穆林里弗认为传统的茶包布太粗心了,所以他会用密度更大的呢子代替,这样他的妻子就可以做一个直径类似手锅的茶包,这样可以更好地过滤茶叶中的渣滓。新的茶包用了很久,白色呢子染成棕色,泡拉茶的时候会垂下来。工人们开玩笑说它像丝袜。久而久之,工人们习惯性的打招呼:林紫,给我来杯奶茶配那丝袜。丝袜奶茶,几十年后在香港流行,因在码头搬运货物的辛苦而出名。
1952年,当他的叔叔离开香港时,林和睦接管了这个小吃摊,并请一个有点知识的朋友帮他起名字。因为奶茶香味浓郁,像兰花一样,所以被称为“兰芳园”。
这家茶叶店位于香港中环街,帮助林和睦夫妇抚养他们的六个孩子。随着生意的兴隆,1980年,房主提出将租金提高6倍。临木河一家付不起房租,就在店门口留着摊子,搬到了老呼延的安置区。白天他们坐公交车,转向小轮开地摊。
结果,当年的一九八一年股市大跌,一九八三年港元对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兰芳园的商铺好几年都没有租出去,于是业主反过来问林要不要花50万港币买下这家商铺。当时一杯丝袜奶茶的价格只有3元左右,林找亲戚朋友凑了凑,还是没能筹到50万。幸运的是,茶叶店已经交了很多很多年的朋友。一个老客户建议可以用房贷买,说50万太贵了。他又让他和业主讨价还价,最后花了30多万买下了中环街之二号的铺面。
由于当时购买了牙齿,兰芳苑在未来30年内能够安全站立。他身边的很多店铺迫于房租的压力被迫换来换去,林家总是有力气安心泡一杯奶茶
,直到让兰芳园丝袜奶茶成为香港文化的一种符号,周润发、谭咏麟、陈奕迅等许多香港明星,都是喝着丝袜奶茶长大的,兰芳园的店里,也有很多他们和林家店主的合影。丝袜奶茶创始人林木河和他的儿子林俊忠、林俊业
2
林木河毫无争议是丝袜奶茶的发明者,而另一个奶茶流派——发源于台湾的珍珠奶茶,究竟出自谁手,就争议颇多,甚至还引发了一场官司。
在台湾奶茶界,素有北春水南翰林之称。据台中春水堂创始人刘汉介表示,珍珠奶茶是春水堂员工林秀慧于 1983 年首次发明,林秀慧十分喜爱吃粉圆,于是尝试把水果、糖浆、糖渍地瓜和粉圆加入奶茶。而翰林茶馆老板涂宗兴则坚称,珍珠奶茶是他在 1986 年看到白色粉圆后,灵机一动加到奶茶中发明的。因白色粉圆晶莹剔透像珍珠一般而命名,之后粉圆加上黑糖才改为现在的黑色珍珠。
在此之前,奶茶虽各有不同,但终究是不同种类奶与茶的各种调配,粉圆的加入,使得奶茶的口感和趣味倍增,若谁被认定为珍珠奶茶的发明者,无疑会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官司是在 2006 年开打,由于年代久远缺乏证据,最终双方都未能赢得这场官司。或许得益于此,并没有任何商标或专利权的珍珠奶茶,才能继续广为流传。
由于没有合适半径的吸管,最早珍珠奶茶和丝袜奶茶一样,是装在杯子里喝的,附加一只汤匙用来吃底部的粉圆。直到搭配上合适的吸管,一口就能同时吃到珍珠和奶茶,更容易体会到爽滑 Q 弹的口感,这才帮助珍珠奶茶风靡台湾。
有趣的是,今年台湾环保署出台「限塑令」,预告将来禁止商家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民众的第一反应是:没有吸管,珍珠奶茶怎么喝?环保署副署长詹顺贵的一句「可以用汤匙喝珍珠奶茶」彻底激怒了民众,想必大家并不知道珍奶最早确实是用汤匙喝的,毕竟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而这位詹署长,应该是珍奶界的老江湖了。
吸管被加入奶茶体系后,接下来的标志性事件,当属 1990 年代后期自动封口机的发明。吸管+封口的组合,使得奶茶主流场景从堂食迅速演变为外带,一家店面可以服务的人数倍增,迅速带动了坪效(单位面积的营业额)的上涨,奶茶开始成为受人青睐的好生意。
3
在丝袜奶茶已经成为香港普通人的日常消饮品、珍珠奶茶即将被发明的时候,中国内地刚刚结束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旅程,人们才开始在白水和茶叶之外,探索还能喝点别的什么。
1981 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次年开始在北京市场进行内销。1984 年,健力宝厂长李经纬四处走动,使健力宝成为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随着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拿下金牌榜第四,「中国魔水」健力宝一炮而红,高档的易拉罐包装吊打各家竞品,355ml 的一罐售价就高达 3 元。
碳酸饮料气泡的奇妙口感,使其成为人们新时期饮品的第一站,在这之后,1990 年创办的大卡司,1992 年创办的休闲小站,1996 年创办的快立可,成为了内地连锁奶茶的第一批探路者。2000 年前后,内地奶茶市场进入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这时大部分奶茶连锁都采取加盟的模式,店铺迅速铺开,街边、商场、学校附近,纷纷涌出大量奶茶店,当然,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只开一两家店的杂牌店。
现制的工艺给人新鲜、健康的暗示,多样化的产品更能提升溢价,很快便能卖到 5-8 元,这无疑动了瓶装饮料的蛋糕,在湖南从事棒棒冰生意的蒋建琪就感受到了压力。有次他经过街边一家奶茶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还拐了个弯,好奇的蒋建琪跟风排队买了一杯,喝完之后不禁想:这玩意儿为什么不抽干了水,做成杯装的卖向全国呢?
2005 年,蒋建琪创立了香飘飘奶茶。经过几轮产品调整后,在湖南卫视等省内媒体进行密集的广告轰炸,一举轰开了中国的杯装奶茶市场,随着卖出的奶茶能绕地球一圈、两圈、三圈,2017 年底,几经尝试的香飘飘成功在 A 股上市,目前市值 60 亿元。
上市前,香飘飘以 8050 万港元的价格,从香港林木河父子处获得了「兰芳园」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永久使用权,兰芳园品牌在内地被不断山寨而林氏无钱打官司的尴尬局面,终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4
杯装冲泡奶茶和杂牌奶茶店,在不断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奶茶行业在经过最后一轮比较明显的创新后(奶盖茶的出现),开始脱离小商贩的经营,投入资本的怀抱。
贡茶把淡奶油和牛奶加少许盐放入搅拌机搅拌后,做出来略带咸味的奶盖深受人们喜爱。虽然奶盖茶和传统奶茶一样都是奶和茶,但奶盖茶把二者分开,可以直接喝奶盖,也可以用吸管喝茶,还可以搅拌后变成传统的奶茶。
奶盖是贡茶发明的,但是四云奶盖·贡茶、禧御贡茶、御可贡茶、喜年贡茶,这些究竟哪家才是真正的贡茶?这也是奶茶连锁店行业初期混款无序的直观表现。台湾的 50 岚没有在内地开店,却被频频山寨,只得重新来大陆做了 KOI、 一点点两个新品牌。而一点点、1 点点、壹点点、1 點點,究竟谁才是正品,又要花大工夫分辨一番。
加盟模式帮助连锁奶茶快速扩张,但各加盟店门槛不高,也带来了品控不达标、山寨店泛滥等问题,在 2015 年开始的新一轮网红奶茶风暴,一开始就着力避免这些问题。喜茶和奈雪の茶借着上亿融资,用更有格调的装修、更高级的产品、更繁华的地段、只直营不加盟的模式,配合「排队五小时买喜茶」这些噱头,给奶茶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现在的奶茶店,奶茶早已只是个招牌,卖茶、卖水果饮品、卖软欧包,表面上看品类更多、店铺更高级,内核却是资本接管、行业越来越成熟的表现。翻云覆雨五六十年后,奶茶生意越来越不是租个店铺、开个大排档就能做起来的生意,越来越高的门槛,给我们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也让奶茶行业的竞争又上了一个台阶。
5
除了英国发源、港台兴盛的这一条奶茶历程,其实奶茶还有另外一条平行的支线,百年来至今没怎么变过,那就是游牧民族的传统奶茶。虽然也是奶和茶的不同比例混合,但这种奶茶未生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至今仍是以提供能量为主要目的,是生存刚需,而非日常消遣。
在西藏,人们用牦牛的奶制成黄油,代替奶茶中的牛奶,做成了当地特色的酥油茶。酥油比牛奶含有更多的脂质,口感更佳醇滑。
受酥油茶的灵感启发,美国创业者、生物黑客 Dave Asprey 在 2011 年发明了「防弹咖啡」,用咖啡替换了茶叶,用草饲黄油、椰子油替换了酥油,做成了富含饱和脂肪的防弹咖啡。
随着生酮饮食(碳水化合物比例极低的饮食方式)概念的逐渐兴起,人们认识到,百年来过量摄入糖是造成肥胖的元凶,奶茶店的「无糖」选项,只是原来甜度的基础上不再加糖而已,奶茶中的植脂奶也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人们对健康的认知逐渐进化,健康需求逐渐压制摄入糖类带来的快感,短期内人们依然热衷奶茶,但不同的声音已经开始发声。
当今奶茶深山里的兄弟酥油茶,在未来的浪潮里能否弯道超车书写自己的历史,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