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国际展示交流中心启用暨服务大赛研讨会在中关村软件园举行。
国际展示交流中心启用现场
走进展厅内,“中云智车”“光珀科技”“罗化新材料灯具”“全息3D智能炫屏”“光触媒空气净化”等历届大赛中选拔出的优秀项目已融入到了1300㎡的展厅设计之中。“小满粮仓”“我知盘中餐”等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项目亦在展厅中有了永久“户口”。
中心展厅一角
与此同时,交流中心还开放800㎡面积,特别设置项目投资对接区、项目国际交流合作区、项目孵化办公区等服务功能区,为更好促进项目对接、开展国际交流搭建平台,为高校与企业和投资机构合作架设桥梁。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创新创业是世界大势所趋、国家发展动力之源。“大赛国际展示交流中心的启用,为加强国际国内双创交流打开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全国政协委员、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说。
全国政协委员、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
林蕙青希望交流中心能凝聚各方合力、健全运行机制,依托大赛的项目资源和中关村的产业资源,搭建人才培育、项目孵化、产业对接和投资服务的平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改革持续优化,推动创新创业企业持续成长壮大,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原书记马德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原书记马德秀表示,期待大赛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关键领域,实现“以赛促产、以产助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架校企合作桥梁,开国际交流窗口
“截至8月15日,第五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共有2856所院校的457万名大学生、109万个团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和学生数为上届比赛的1.7倍,接近前四届大赛的总和,覆盖124个国家和地区,大赛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吴爱华介绍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吴爱华
吴爱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交流中心的建设目的:一是“展示”,为历届大赛的优秀成果提供展示窗口;二是“架桥”,搭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桥梁,促进优秀成果的对接落地;三是“开窗”,为大赛国际交流打开一扇窗口,为更多国内外团队开展合作提供平台。
“我们希望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和全国师生能用好中心资源,也欢迎更多的企业家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中心提供的产业资源,更好地实现项目对接,帮助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吴爱华说。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社会学博士马克•力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展示交流中心启用的感受。他说:“展示中心显示的中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和创业精神令人赞叹。一些项目与美国知名大学合作完成,这也是中国不断加大国际交往的一个体现。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特别是外国年轻人来参观。他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中国的好客和友善,以及中国年轻人的科技创新精神,能够让他们更多了解真实的当代中国。”马克•力文表示:“美国有一些社区中心,给年轻人制造了在一起交流工作的机会,希望美国政府能够采取措施建设一些类似的展示交流中心,展示年轻人的科技创新成果。
轻资产、强服务,让双创大赛“永不落幕”
中心落成
据悉,中关村软件园作为“大赛国际展示交流中心”的落地单位,聚集企业687家,其中上市公司67家,收入过亿元企业71家。园区内已形成以行业巨头总部聚集、大企业领军带动、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良性产业格局。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楠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楠表示,中关村软件园非常重视产业研究、非常重视和高校的密切协同、非常重视产业研究。
他强调,在软件园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与高校双创体系的对接和运营过程中,完善的筛选机制是项目孵化成功的基础;尽早融入产业生态是项目成长的关键;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是项目做大做强的依托。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邓延嵘
“今年也是中关村软件园‘轻资产、强服务’的元年。我们希望在这些创新创业项目里头,能够挖掘更多的资源和优秀人才,能够服务于双创的产业和软件园的产业。”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邓延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希望“大赛国际展示交流中心”能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的作用,支持高校双创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助力中国“互联网+”大赛的高质量发展,让双创大赛“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