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很多企业家和创始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看书,在杜国楹看来,作为70后,他们接受的商业教育、市场教育是极其匮乏的。20年来,杜国楹最大的学习经验就是通读西方的营销学、管理学、设计学、产品学理论,并做本土化的实践。他认为作为创业者,一定要熟知营销端、产品端,管理端的基本原理。这些东西在西方的商业世界,已经经过了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检验。所以,创业者要看这些东西,而不要看那些没给勺子的心灵鸡汤,否则你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那把勺子”。
日前,微信上曾经有一篇关于采访杜国楹的文章吸引了不不少读者的眼球,在文章里,作者提出一个新问题,名词的时候,他都会飞快的记录下来,询问出处来源等各种信息,笔记本上全是自己对新名词、新事物的认知和见解。据同行说,这样详实的笔记,他有时一天就能用掉一个。很难想象一个已经财富自由的人是有着什么样自驱力去坚持不断地学习的。当然,他的学习并不只是表现在记笔记这一件事上,也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看书。更多的是,他会选择去跟年轻人交流。
这其实是一种开放、包容、审慎的心态,真正的学习,尤其是在消费品这样复杂的产业中学习,必须跟客户学习,跟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学习。也正是基于此,杜国楹能够从一个创业项目的外行速进入角色,在创立小罐茶之前,杜国楹是茶行业的“外行”,但在他带领创业团队翻山越岭历经三年半时间寻茶的路上,他们边考察边学习,很快由“外行”变成了“内行”!
为了保持学习状态,杜国楹迄今保留着一个独特的作息习惯,每天0点到5点都是自己独处思考学习的阶段,用来读书,思考产品,写东西。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10多年。
当然,除了读书和学习,杜国楹的成功,还在于他对事业的执着,而这份执着,在外界看来近乎于偏执,刚刚进入新世纪时,美国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安迪·格鲁夫写了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杜国楹很早就拜读过此书,但他也许还不知道,他自己就是书中描写的那个——偏执狂。而这本书的核心,就在于对“专注”与“独特”的深刻诠释。在小罐茶创业初期,杜国楹用了两年半时间,历经11个版本的设计,花费500万元,就是为了开发设计出那个“小罐”,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杜国楹的“偏执”,而正是这份偏执,让小罐茶的金属小罐闪亮世界。
中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产品出现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作为商品交易的历史却很短,一直到1992年之前,中国茶行业都没有品牌意识,民间自给自足,中国茶叶总公司负责茶叶出口。而中国茶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小、散、弱”,所有散乱差的行业,最大问题是没有人能定义出什么是好产品。因为好产品是需要一套有效的标准的。否则谁能拥有定价权?为此,杜国楹首先从小罐茶的标准化做起,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价格、统一的品质,让消费者闭着眼睛也能买到好茶。
其实创业者最大的能力,就是对需求的敏感和整合资源创造产品的能力,我们无法苛求创业者在任何领域都是专家,但客观讲:杜国楹在产品品质上,已经做到了一位负责任的创业者所能想到的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