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有望年内出台。此次计划出台的规划也被业内视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指南针”,各方面给予很大期望,希望该规划能有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进城、土地制度等城镇化基本问题。但从目前现状看,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绝非一纸规划就能解决。如何做到“源自市场,服务市场”,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城镇化进程,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已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据业内人士预计,我国城镇化率在2020年将达60%左右,2030年将达66%左右。显然,在城镇化进程驶入“快车道”之际,发布新一轮城镇化规划将有助于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不过,单纯以规划促发展的模式并不是万能的,曾轰轰烈烈推出的新兴产业各项规划便是先例。由于缺乏对市场化、差异化的高度重视,一味以行政补贴等手段推动产业发展,导致新兴产业规划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多种问题,最终出现光伏等新兴产业“结构性过剩”,多个产业“振而不兴”,规划执行结果与政策初衷出现背离。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新一轮城镇化规划如何避免重现新兴产业规划中的各种问题,或者摆脱规划“一纸空文”的结果,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坚持市场化理念和差异化原则,应是这一规划的根本原则。
首先,城镇化应该源自市场、贴近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这主要由于在我国的城镇化浪潮中,存在各地情况复杂、发展水平不一等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东部,小城市和小城镇远远落后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各地区的地域文化、经济特点,也要求城镇化应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市场特点,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策略,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避免政策“一刀切”。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际化大都市,这些地区的人口和公共资源已趋饱和,未来应该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发展金融、信息等高科技产业为主。一些东南地区人口、产业密集的省会城市,则应以打造和发展自身特色产业为主。相比之下,吸纳农业人口的重点则应该放在中小城市,逐步完成中小城市的城镇化,避免人口短时期内向大城市的过度涌入。
其次,推进城镇化应该配套合理的市场政策,避免过度依赖行政手段。从近几年的运行结果看,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众多农业转移人口并未融入城市,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还不能享受城镇居民待遇,仅仅完成形式上的城镇化。这就需要出台更多贴近市场的措施,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政策。
再次,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也暴露出地方政府不重视市场实际情况,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一味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或房地产项目,造成各地城镇化中房地产市场占比过大而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房地产只是城镇化中的一个环节,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交通、基建、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市场元素的综合配合。
最后,推进城镇化可以考虑引入各方面资本,实现资金市场化、多元化。特别是需要打破城镇化资金依靠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旧思想,也应该逐步摒弃政府大包大揽的旧观念。重要的是拓宽民间资本的准入渠道,激活社会存量资金,探索用市场化方法建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在文化、医疗、养老甚至教育等产业上都可以制定政策,吸取民间资本进入。
总体来看,新一轮城镇化规划的酝酿不能脱离市场化原则,尽量减少行政干预色彩,应该充分考虑各地方的不同特点而“因地制宜”。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避免单纯的“造城运动”,更加注重产业培育和市场综合设施和政策的配套,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记者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