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信和网上大量做无担保贷款广告靠谱吗?上海警方提醒:小心,十有八九是骗局!
据上海警方介绍,近日,以贷款为名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据警方分析,此类诈骗犯罪嫌疑人通常采用“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正规公司、快速贷款”的噱头,以经济需要引诱受害人,然后以“需要核实还款能力”为名向诈骗受害人收取保证金、激活费、服务费等费用。大多数受害者都是信用信息低、无法在银行办理无担保贷款和急需资金的人。
网贷需要测试还款能力吗?被诈骗近万元
2018年12月1日,住在浦东的王先生想在网贷平台进行贷款投资,却被一个神秘的电话陷入二维码诈骗的陷阱。谁想,不但没有拿到钱,反而损失了1万多块钱。
王先生原来是高桥一家餐馆的老板。去年年底,因为餐馆生意不好,贷款投资的想法就产生了。看到网贷平台声称的“快贷”、“两年免息”、“易贷”等口号,我很激动,于是去网贷平台注册申请贷款,等待审批走上“致富”之路。
之后,他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另一端称自己是网贷平台的工作人员,为了方便不得不通过qq与王先生沟通。该工作人员在qq上得知王先生的贷款请求后,告诉他,因为他没有资格申请贷款,所以必须对他的还款能力进行操作测试。急需资金的王先生也没多想,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一次“审查测试”。他连续两次扫描对方发的转账二维码,每次2483元。
我以为我通过了对方的考验,顺利拿到了贷款。但他马上收到消息,银行卡没卡就花了4500元。此时王先生再次联系网贷平台工作人员,发现自己被对方勒索,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网络诈骗,立即前往派出所报案。
据浦东警方透露,王先生在与所谓网贷平台客服的交流中透露了自己的银行卡号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并多次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还提供了短信验证码,基本上是把自己暴露给了对方,存在严重的财产安全隐患。民警接到报案后,迅速让王先生冻结银行卡账户,及时止损。并收集所有案件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花家老太太想借但是“信用投资”
除了网上推广,贷款诈骗犯罪嫌疑人还会打着贷款公司的幌子给受害者打电话或发短信,推销贷款业务。刘阿姨年近60,因个人需要急需贷款。但由于种种原因,她多次未能在网贷平台申请贷款。今年2月11日,刘阿姨接到一个自称是贷款公司的女业务员的电话,问她是否需要贷款。在得到刘阿姨肯定的回复后,女业务员简单描述了一下如何操作贷款,并询问了刘阿姨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不久,女业务员告诉刘阿姨,需要交一万元押金才能贷款。因此,刘女士将6600元人民币存入其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的银行卡,将原来的余额3000元增加到1万元。很快,刘阿姨收到了一个借贷平台发来的几条短信验证码。就在她迷茫的时候,她接到了一个自称房贷经理的电话,要验证码。因为急于集资,而且对方在电话里很专业,刘阿姨很快就相信了对方,把验证码告诉了所谓的房贷经理。
一个多小时后,刘阿姨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已经全部转到了一个信用平台的账户上。此时,按揭经理通知刘阿姨,她的银行卡已经退了4999元,要求刘阿姨将卡上的4999元以流水的名义转到私人账户。房贷经理说,私人账户属于公司财务人员。好在刘阿姨去银行柜台转账时,银行工作人员经过询问及时发现刘阿姨可能遭遇电信诈骗,于是拨打110报警。
长宁警方调查发现,之前给刘阿姨打电话的女业务员和房贷经理都是骗子,都在片场
取刘阿姨的个人信息和短信验证码后,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信贷平台上进行各种操作。在民警协助下,刘阿姨将信贷平台内的余额悉数转出,挽回了损失。被害人多为无法在银行贷款人员
“贷款类诈骗实际是在信用卡提额类诈骗基础上升级的诈骗模式。“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范华说,这类诈骗的犯罪嫌疑人通常会与被害人互加社交软件,按照话术诱骗被害人上钩。诈骗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诱骗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的银行卡转款、扫描二维码支付、点击链接消费等方式骗取钱款,或以放款需“进账验证码或出账验证码”为由,骗取被害人银行卡动态验证码,将被害人卡内资金转走。
为了取信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会事先伪造贷款公司页面,并伪造“贷款合同”、“法人资质”、“公司执照”等,营造正规贷款公司的假象。然后,编造贷款流程,要求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以此搜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被害人大多是征信等级低、无法在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又急需用钱的一些人。
上海警方提醒,市民申请贷款时,需到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的风险。即使贷款人在网上看到了贷款广告,也需要到线下的门店进行证实。在申请之前可以旁敲侧击地询问是否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固定的办公场所。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的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给所谓网络贷款平台和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