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说
■本报记者俞陶然徐瑞哲实习生郑子愚
以色列被誉为“创业的国度”,一系列数据表明,该国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排名世界第一,人均高科技企业数量排名世界第三,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四,人均注册专利数量排名世界第五。
这个中东小国的成功之道是什么?2015浦江创新论坛上,多位以色列专家从文化环境、政府扶持角度作了解析。
文化环境:鼓励提问拥抱失败
主宾国论坛上,以色列驻华大使马腾说:“按照我们的传统,犹太人母亲经常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里提了什么好的问题?而不是问,你今天回答出了什么问题?”在他们看来,需求是创新之母,产生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问题思维,所以要从小鼓励孩子勇于提问、善于提问。
以色列知名创业者、投资人让·古拉说,外国人觉得以色列人喜欢讨论问题,相互争论,以色列人自认这是优点。“我们在学校里、公司里经常提出问题,挑战同仁、挑战教授,他们也会挑战我们。这种碰撞容易形成创新氛围,产生创业点子。”
宽容失败,是犹太文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重要原因。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阿维·哈森在表述这个特点时,用了“拥抱失败”一词。在特拉维夫,拥抱失败的氛围和硅谷一样,创业企业的密度仅次于硅谷,排名世界第二。特拉维夫的连续创业者中,很多人都有过创业失败的经历,但并没有在创办新公司时受到任何来自社会的阻碍。“也许你们会感到惊奇,我们在为创业成功者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失败者感到骄傲,因为在科技研发和公司运营中存在很高风险,失败在所难免。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探索更有效的创新途径,这是我们前进的方法。”
让·古拉创办的“礼物项目”互联网公司,成立两年后被eBay收购,他也成为eBay以色列社交中心主管。他告诉听众,在eBay,他们进行了很多软件新产品实验,其中大部分都失败了,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新产品上线初期的成功率如果在10%以上,就能使互联网公司良性发展,并拥有较大潜力,“所以我们要勇于接受失败”。
政府扶持:与企业共同担风险
来自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安雅·艾尔丹,昨天在浦江论坛创智天地分论坛上,对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作了高层发展战略咨询。“以色列人口只有700万,差不多就是上海几个区的人口。”她注意到,杨浦正在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特色是“万众创新示范区”,这一点与以色列非常相似。
在这个创业活跃度很高的国家,作为支持创新创业的政府部门,以色列经济部当前并不需要“推动”创新创业,而是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他们的“帮助”不是单方面、一次性的,而是与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
这种模式被称为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称公共与非公共部门间伙伴关系。以色列经济部主导的孵化器有19个,实际上它们是“种子基金”的投资机构,由政府根据不同技术领域设置孵化器标准和体系,却由“非公企业”管理政府基金,如飞利浦孵化器、庄臣孵化器等。
艾尔丹介绍,每年该部门会接收3000个以上申请创业基金的项目,其中2000多个会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但政府是“中立”的,不会决定更多投给生命科学企业,还是投给信息技术企业,这种导向性取决于更了解行业的市场评估。“这是自下而上的架构,而不是相反。”
来自政府的资金最多只占投资总额的85%,其余来自市场资本。比如,企业创始人可以先期直接获得6000美元支持,用于研发投入;初创成功后,政府来源的研发投入比例逐步减少,直至退到50%。因此,政府投资创业,主要是投向高风险的研发,而非投向能快速赚钱的企业,并且做好了思想准备:不再收回这部分投资。
艾尔丹认为,政府部门与初创企业一起在承担风险,才是最大的帮助。“我们每年都会评估,当发现政府投资的回报率较高时,反而意味着没有为创业企业分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