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滚铁环、抛锅、锡蛙、记忆棋……这些东西都放在北京通州区的一家玩具店,是一家老字号的玩具店。这家店的老板宋德龙酝酿了10年。
绿色健康又难易适中
这是一家装修风格简单的店,门上用红黄两色写着“给老人玩玩具店”,门上还有几辆红色的大玩具三轮车。这些元素使它看起来不同。这家商店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杨庄路23号的一个拐角处。
宋德龙出生于1979年。店里有400多种玩具,是他从三四千个供应商中挑选出来的。他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绿色健康第一,但也有意思,难度适中。——太难了,学习起来也不会容易着急;太简单,但是很无聊。
全店面积约180平方米,分为“智能休闲区”和“健身运动区”两个区域。玩具五花八门,从鲁班锁、滚铁环、摔锅,到记忆象棋、4倍大扑克、绘本,均价几十元。最贵的是“电动折叠床”,要几千元。它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衣柜,被墙放在一边。“这是两张床,这样孩子回家看老人的时候,可以在家睡一晚。”店里的各种玩具占满了整个空间。“我没有专门给它们分类。现在只是开始,不想设置太多框架。”
“畅销书就是这个!”宋德龙说着,拿出一个“自动反弹乒乓球教练”。乒乓球通过弹性软轴竖立在空中,两边的人可以在空中自由玩耍。一套玩具包括一个球拍和一个带球的底座,总价40元左右。
店内装修古色古香,两个木制半圆形货架上堆着各种玩具,头顶上有一盏旋转玻璃灯,前后分别挂着两幅字画,上面写着“愿景”和“修身”。沿着窗户,宋德龙先摆了几个花架,上面摆了几十盆花,然后又摆了几个桌子、木沙发、吊椅,桌子上摆着跳棋、乐谱和写书法的材料。“老人可以来这里玩一会儿。”
“不能再等了”
开店前,宋德龙在央视《夕阳红》栏目做广告,早在2010年就有了开“老玩具食堂”的想法。“当时我觉得时机不成熟,就等着瞧。结果是10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深入,宋德龙觉得自己等不下去了。我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社会对老年人娱乐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虽然现在做这个有点提前,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就得吃。”动手吧。宋德龙去年8月注册了“给老人找乐子”的商标,9月15日租了店,经过一个多月的装修,10月25日重阳节,他在门口放了几个花篮,从而低调开业。
在他的计划中,要半年盈亏平衡,一年盈利,开放加盟。单日销量依然有限。他编了一本详细的规划书。光店铺的盈利方式有十几种。零售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团购、综合服务、活动都可以成为收入来源。现在,
店面可以成为一个展厅。“不知道哪个能做出好的效果。”实现计划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开店刚满一个月,店里来了三位年轻的客人,在逛了几圈之后告诉宋德龙,他们是来寻求合作的,这三位来自一家玩具生产商。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找上了门。到访的人之中,有供应商、养老院、还有物业公司, 有想投资的,有想买商标的,还有想加盟的,但是都被宋德龙回绝了,“不着急,等我测试好了,至少得有几十个拳头产品。”
带着更多老人玩下去
家在玩具店附近的房奶奶今年86岁,是店里的常客,“我就喜欢来这儿。”房奶奶说着拿起挂在自己手上的马蹄锁开始解,这是宋德龙教会她的一种玩具。房奶奶一周会有三四天光顾这里,一待就是半天。
在采访时记者看到,一位大爷坐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五分钟之前拿起来的小人书,半个小时后,睡醒的大爷在店里溜达了一圈,安安静静地推门出去了。这样的顾客不在少数,很多老年人到这来并不消费,只是单纯的休息放松。有人称这家店是老年人的“解忧杂货铺”,宋德龙很认可这样的说法。在他看来,老年人也有压力,也需要一种调剂的方式。“有时候孩子孙子都找他,挺累的,就跑我这里躲会儿清静。”
宋德龙对一位石景山过来的顾客印象很深,女儿带着89岁的母亲过来挑选玩具。“女儿已经60多岁了,说‘我妈天天就在家,也不看电视,得多孤独’。”在宋德龙看来,这家店能让一部分老人得到放松和快乐,就是有意义的。他的目标就是在将来,可以多开一些连锁店,带着更多的老年人玩儿下去。(工人日报记者 雷宇翔)
责任编辑: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