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码字这么多年,没有火。
很多人跟我说:从媒体上操作,要尽量研究垂直领域,给自己一个清晰鲜明的定位,这样容易火。比如你说情绪,你会往情绪博主的方向走;你讲历史人物和文学,就是专门讲历史人物和文学;当你谈到育儿,你会谈到这一块的内容;谈论时事时,我们将重点放在热点分析上;当你谈论职场时,你专注于自我提升和职场技能.看看你现在的样子,你只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讲,却什么都不突出。
说实话,我也发现了我的这个问题。其他博主的标签和认可度都非常清晰,但我除了浮肿,没什么值得注意的。
但是我真的对什么都感兴趣。我该怎么办?
和孩子相处,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育儿经验。
砸完房子,想分享一下对楼市和房地产的看法。
听到朋友跟我说她的感受,我想分析一下我的感受。
职场发生了一些事,想说说职场。
有热点新闻出来了,我有话要说。
被男权现象激怒了,我只想说女权。
看了一本书,一部电影,就想写下自己看完看完的感受。
想到一个历史人物,就想把TA写出来介绍给大家。
即使被蚊子咬了,我也想说我被蚊子咬了。
我就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倾诉欲,心里有想法就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火不火的倒是其次。
我不想被归为这个领域或者那个领域的博主,就让我做一只安心的快乐羊吧。别人开加盟店,我可以开杂货店吗?
我也很佩服能在细分垂直领域做好的博主。
我来来回回说一下同领域的话题。别人不累,我先累自己。
比如一个朋友一直在讲职场技能提升,可以爆出上百篇文章。还有一个朋友只讲婚外情和婚外性,于是就爆出了几千篇。
TAs本身不太累,读者也不太累。像我这种喜新厌旧的人,对此感到不解,当然会暗暗赞叹。
之前有编辑问我一本书,问我能不能从一个主题里扯出一本书来,比如“女人不应该依赖男人”,“父亲也应该参与育儿”。我说,但是这个题目不是一篇文章写完了吗?如果能写完一篇文章,20万字就腻了,读者也腻了。
编辑说这类书有市场.
嗯,我只能承认我对市场真的不太了解。
2
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活得很惨。
虽然我现在物质欲望不高,但是小时候怕穷,现在真的很喜欢钱。
我想,
>有钱意味着更多的安全感、自由、选择权和主动权。我抗拒不了钱对我的诱惑。一方面,我很眼红那些能力、水平和我差不多或不如我的别人赚到了大钱。能力和水平比我高出许多的,我倒会觉得人家就应该赚那么多钱,我不眼红(人性哪)。
另一方面,我又放不下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稍微不实诚点,内心就惶惑不安。别人还没有来问责,我已经自我鄙夷了一百遍。
这方面我一点都不佛系和超然的。我就是这么没法淡泊名利的一个人。感觉自己这辈子就要这么拧巴地活下去了。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那种卖艺不卖身的青楼女子。喜欢钱,就去青楼里卖艺,因为那样收入高点;但是呢,我又不愿意卖身,客人摸我一把,我就甩脸子,结果经常被人骂:“装什么纯情呢?你纯情你还来这种地方卖?”
现在做公司也是一样的。
我知道善于运用某种潜规则的话,可以让公司迅速拿到订单,但我们不愿意做,因为我们觉得那是一条不归路。
可是,每次看到同行通过潜规则拿到巨额订单、一年不愁吃饭时,我又开始愤愤不平,开始大骂:破坏行业规则!为人所不齿!
骂完以后一想:人家一次就搞定几百万的单,好多钱啊。

3
我一直想成为全职作家,可我发现这样很难养活自己,除非有人给你固定发工资。
我也是在经人介绍加入作协以后才知道:世界上真的有一群作家拿着体制发的固定工资。
他们平时有工资,每年都有创作任务。说是任务,其实对写作者来说,近乎是福利。不管文章写得怎么样,只要写了,基本上都能出版,并能得到经费支持。
这类书的题材一般比较冷僻,市场和受众一般也不感兴趣,所以,写好写差都没什么人关注。只是经由这样的项目,赚得虚名和钱就行了。
这是体制外那些只能靠版税和稿费生存的作家羡慕不来的,所以,有很多人挤破头也要当作协的“签约作家”。
我的推荐人跟我说,如果你比较清高,连你以前供职的金融机构都不愿意再待下去,就不要走“签约作家”这条路,那里潜规则很多的,很多人丑态百出。

我这话的意思不是说,能成为作协签约作家的人都是草包,我只是觉得这种体制有点问题。鲁迅以前也拿工资,但他拿的是当教员的工资,他的稿费都是自己靠写作赚的。
之前我申请加入作协,也是因为推荐人的推荐。我就想着,反正多个头衔也不是个坏事,就提交了申请,但整个过程有点不顺利。
推荐人真的是很好心,但另外一个作协的负责人兼签约作家就各种给我设置障碍。
我就跟推荐人说,加不加都没所谓,我也不靠这个吃饭,费事人家以为我们在乎这个名头在乎得要死,我也受不了人家因为这点小事情,搞得像是掌握了我的生杀大权一样。这真的是很小很小的事情,加不加都不会对我的生活构成影响。
推荐人觉得我加入不进去有点可惜,就绕开了那个设阻的人,直接把我推荐去了中国作协。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有一个文学梦,连报考公务员都会选择像作协这样的单位。现在想来,自己好天真啊。文人多的地方,是非似乎特别多(凡事不绝对,但“文人相轻”这话有一定道理)。我还是更喜欢跟生意人打交道。
就这样,我又放弃了当全职作家的梦,老老实实坐到公司办公室干活。

(对了,大家也不要一听作协会员就开始质疑。作协会员和作协签约作家,完全是两回事。前者只是一个会员身份,后者才是能吃到“体制饭”的,而且他们也不全然都没有真才实学。)
4
“站着把钱挣了”是很难的,一些人得卑躬,一些人得屈膝……我们只能尽力争取让自己卑躬屈膝的幅度小一点。
姜文在拍《让子弹飞》时,要拍黄四郎请张麻子和汤师爷吃“鸿门宴”的戏份。
当时有很多白酒厂家想要植入广告,报价一个镜头一千万,三个镜头就是三千万。

可姜文认为有这种植入,观众看了会入不了戏。
为这个细节,他差点跟制作人闹不和,两个人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没跟彼此说话,但最终制片人还是同意了他的坚持。
换我这种缺钱的人在姜文的位置上,估计就同意了。
我是才华、实力、金钱不够,才用卑躬屈膝才凑。
在码字这条路上,虽然“逆淘汰法则”在哪个行业都存在,但有真材实料的人才能走得更长远。而我自己,显然不是真金,不过只是一块看起来还算特别的石头罢了。
因为大学在图书馆里泡得太久,因为见识过人类历史上真正舞文弄墨的人的厉害,所以才觉得自己啥也不是。我拼尽全力写出来一本书,可能也不如文豪们信口说出来的金句经典。
看到薛之谦从云端坠落,我没有嘲笑他,反而心有戚戚:薛之谦的确有才华,但他的才华确实也撑不起他那样的名气。之前有的名气,也是靠“人设”和“炒作”来凑的。
同是娱乐圈人,年轻时的周星驰也是一个浑身充满毛病的人,在感情上也对女人“渣”过,跟他合作过的人最后没几个不跟他为钱翻脸……可他作为“喜剧之王”的地位几乎无人撼动,说到底还是他的才华撑得住他的名气。
或许也是看得到这些,我并不着急想要被更多人知道,我知道自己只有几斤几两肉,目前能做到这样已是侥幸,不敢奢望太多。
毕竟,如果一个人的才华撑不起自己的野心,是一件危险的事。

一个人随着年龄、财富的增长,若不想变得可厌可怜,最好的办法,是时时保持自省力,承认自己也有局限和困顿,并对命运和未来藏有敬畏心。
前几天,以前的旧同事问我:你离开体制两年了,现在过得好吗?
我回答:不好也不坏。我觉得,过得好不好的,主要看人、看命。体制内外,都是江湖。另外,我认为,人在深思熟虑后的做出决定,其实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人生是被什么改变的呢?是那些我们没有(或者说“来不及”)细细思虑的部分,比如,开车看手机,拐角遇上有缘人。
我是喜欢钱,喜欢赚钱的感觉,但我物欲并不强。去逛商场,我不知道有什么好买的,总觉得自己啥也不需要。“买买买”根本不能让我感到快乐,但是,“赚赚赚”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算是一种囤积癖吧。别人囤物,我想囤钱。
但是,我也清楚:钱也好,物也好,都只是“流过”我们而已。
而我们,不过只是“流过”世界、“流过”时间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顺其自然吧。
出来混,拿了这个世界的,最后你全部都要还回去的。
--END--
作者:晏凌羊,80后,情感专栏作者,新女性主义作者,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13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