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雅楠)日前,沧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和领域,选择生物医药健康、激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及应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环保、航空航天6个领域,作为未来3年主攻方向,组织实施六大工程,建设4个以上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2%,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依托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每年滚动实施10项技术含金量高、带动作用大、示范性强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切实推动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工程化集成与应用,推动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的孵化转化和商业化。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端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动一批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沧州市落地转化。
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工艺、装备、产品和管理升级改造为重点,每年组织实施25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推动现有新兴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大幅提升沧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打造东光包装机械产业等一批国际或国内知名品牌。大力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建设华为沧州云计算中心、工业云平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的综合应用。
实施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制定大力支持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落户沧州的有关政策,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分支机构在沧州市进行技术研发及转化。积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家级院所、优势高校合作,争取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平台在沧州市设立分支机构。实施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行业组织,借助省内外科技人才资源,采取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等新模式,建立健全评价奖励机制,改革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创新平台服务行业与区域的能力。到2020年,6个重点领域累计新建3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工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分批设立大数据及物联网、高端制造、现代农业、重大新药创制、高性能材料、新能源等重大科技专项,每年组织实施30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项目,加强与京津的产学研合作,力争每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同时,加强与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的对接,争取更多国家、省项目在沧州落地实施。
实施标准体系创建工程。探索建立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同步推进机制,支持优势企业承担国际、国内标准技术组织工作,推动自主创新成果标准化。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标准创建工作的引导,实施与国际、国家和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接活动,力争沧州市企事业单位每年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6项以上。
实施创新百强培育工程。研究制定创新型领军企业筛选标准和支持举措,在6个重点领域中筛选一批优势高新技术企业纳入创新型领军企业计划。对纳入计划的企业,优先支持承担各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建设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加速培育市级“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在全球范围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双向流动、重点科研项目合作机制;支持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商标和品牌产品。到2020年,努力培育8家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掌握核心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企业。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在建设沧州市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沧州激光产业园2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推进中电任丘科技园等示范基地建设,谋划申报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依托产业相对集中区域,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聚集,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产业新地标。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达到4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