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这八个城市的常住人口4977万,国土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7亿元,进出口总额亿元,人均GDP超过1.8万新兴城市那行业赚钱美元,是我国经济集聚程度高、开放程度高、城镇化程度高、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地区。
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责无旁贷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的“龙头”,肩负起“建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地标性产业”、“打造成为全球产业创新高地、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包括: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众所周知,南京长期以来并不是江苏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城市。所以,扬子江城市群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对南京构成怎样的挑战,或者南京面临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4个重点领域该如何选择,成为落实《关于加快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意见》的重要内容。
7大行业都有谁
“褪去马甲”为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画像”
为便于整理《纲要》中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我们选择江苏省2012-2015年统计年鉴中的制造业类别数据,给出了全省十三城市的分行业工业总产值数据。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成为严格意义的统计指标,我们仅按照现有制造业分类对其进行“就近”划分,具体关系如表1所示。
7大行业的“高矮胖瘦”
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横看竖比”
从扬子江城市群制造业发展现状的视角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对应关系”为基础,参照表1所示的行业分类和统计口径,利用江苏省2016年《统计年鉴》所涉及“工业”栏目下的“分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数据,对全省主要城市制造业产值及衍生出来的产业集中度和产业产值占比等指标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基于表2统计数据,我们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等六类产业,对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横看竖比”。即:横看,是将南京与全省其他十二地市;竖比,是将分析南京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分布。通过这种比较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六方面的主要结论。
其一,
南京以汽车制造业作为统计口径的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比高达32%,其产值超过排名第二的苏州35%。这表明,南京市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较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其它城市更具优势。再加上该产业产值达到1791亿元、占南京主要制造业整体规模的20%,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口径下的支柱产业。
其二,
南京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统计口径的南京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全省主要城市之和的12%,约为产值排名第一苏州市的56%。按照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口径,新材料产业达到2317亿元、占比约为25%,理所应当继续成为南京市的支柱产业。
其三,
南京以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为统计口径的南京智能电网产业产值占全省主要城市之和的7%,约为产值排名第一苏州市的42%。该产业产值规模仅为1226亿元,占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口径的13%,其规模及所占比例较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产业略显不及,这使得该产业的相对重要性有所降低。尽管如此,该产业在全省主要城市的产业集中度仅为53%,相对于全省制造业70%的集中度较低,使得南京市在这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后发追赶机遇。
其四,
南京以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为统计口径的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省主要城市之和的8%,约为产值排名第一苏州市的35%。该产业产值规模仅为1134亿元,占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口径的12%,再加上其在全省主要城市的产业集中度为60%,相对于全省制造业70%的集中度较低,使得其基本情况同智能电网产业较为接近、具有一定的追赶机遇。
其五,
南京以医药制造业为统计口径的南京市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产值占全省主要城市之和的12%,约为产值排名第一泰州市的35%。该产业产值规模仅为257亿元,占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口径的3%,但其在全省主要城市的占比却达到13%,与南通、苏州、无锡等地处于同一起跑线,使得南京市透过该产业具有一定的“追赶”机会。
其六,
南京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统计口径的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为2365亿元,占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口径的26%,成为南京市当下产值规模最大的产业类别。尽管如此,该产业仅为排名第一苏州市的24%,占全省主要城市的比例仅为14%,加上该产业全省的产业集中度达到87%、第一名占比超过60%,使得该产业已经成为苏州市“一家独大”的市场结构。考虑到该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后续成长空间相对有限、进入壁垒相对较高,使得南京市有必要较为谨慎地选择该类产业及其延伸产业作为重点投资方向。
7大行业的“比翼齐飞”
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异化策略
《关于加快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南京特大城市建设,着力提升扬子江城市群核心城市功能,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结合南京战略性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在扬子江城市群中的相对地位,利用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政策启示。
第一,
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这两大产业类别,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传统产业产能优势、技术储备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成为南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支柱产业。
第二,
选择性地支持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尤其是加大对利润率较高、成长性较好的智能电网及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重点支持,使其成为南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第三,
关注和支持比较优势不甚突出、成长空间有限,但产业规模较大、具有潜在成长机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做好保障性支持和服务,使其在维持产业规模基本平稳、保障传统支柱产业地位相对稳定的同时,有选择、分步骤地择机有序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李忠海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