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目前已拥有重点项目210个,总投资1477亿元
近年来,淮南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培育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得淮南新兴产业发展提速,总量不断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成为淮南煤电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据统计,2011年淮南共有36家企业纳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范围,产值43.3亿元,增长45.9%,高于全市GDP增速33.9个百分点。目前,淮南已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10个,总投资1477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14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亿元。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淮南作为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并委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编制了《淮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淮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产业布局和政策保障措施。并配套制定了《淮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淮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增加产业投入、加强规划引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统计制度、建立考核机制8个方面保障淮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有力地拉动了淮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使淮南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按照4+4发展模式,淮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其中,煤机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大、技术先进,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拥有煤机装备制造企业113户,比上年净增17户,初步形成了掘进机、采煤机、刮板机、皮带机、液压支架和防爆电气设备四机一架一电成套化设备及零部件配套产品,产业链上下游相互配套、积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煤机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全省的65%以上,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成为建设安徽省煤机装备基地的重要力量。二是推动了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使得淮南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更加注重打造企业软实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在国内居于领先位置或填补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涉及到地矿、新能源、材料化工、机械电子、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领域。2011年第七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市新增1家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淮化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我省煤化工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3个安徽名牌产品,6个安徽著名商标,安徽淮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美亚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最终实现了淮南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使美亚商标成为中国锚固剂行业第一品牌。(目前,淮南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安徽省著名商标56件,淮南市知名商标115件)科技成果61项,高新技术产品97项,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0项,创历史最好成绩。累计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研发平台46家。三是稳步推进了淮南重大项目集聚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重大项目的引进,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安煤化一体化、宝鑫循环经济产业园、锌镍蓄电池、资源卫星应用产业园、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移动数据中心、陕汽新能源专用汽车、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博胜太阳能光伏发电、华仁生物科技园等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落户淮南,形成了重大项目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大对重大项目协调、组织、跟踪和督导力度,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如日芯光伏、陕汽重卡、凯盛重工、北新建材、郑煤机舜立机械、光华光神等项目。预计建成后,对实现淮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