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自学成才的道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自考,作为一种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为无数渴望知识、追求梦想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自考,本文将为大家汇总最新的自考学习资料,助力你在自考的道路上更加从容、高效。
自考学习资料1
《普通逻辑》知识点
第一章:引论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
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 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抽象。
3、概念的作用:是思维的起点,是人们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4、概念作为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思内容。
5、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语词并不是事物的反映形式,只用来表达概念,(2)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4)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任何反映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7、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也叫概念的含义。
8、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对象。
9、概念内涵外延的灵活性指在不同的条件下,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是可以变化的。
10、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1、概念的种类:(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3)正概念和负概念。
12、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13、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14、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15、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16、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17、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中属性的概念。
18、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2)真包含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9、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这种反变关系只适用于种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
20、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限制概念适用于把一般性概念具体化,使概念更加明确,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21、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22、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特点是用简单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23、定义的方法:(1)属加种差定义,(2)发生定义,(3)关系定义,(4)功用定义。
24、属加种差定义:把某一概念放在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然后找出被定义项与其他同级种概念间的差别“种差”,最后把邻近的属概念与种差概念加在一起,组成定义。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25、发生定义:通过揭示事物产生或形成过程来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26、关系定义:通过揭示被定义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27、功用定义:通过揭示事物的功用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
28、语词定义:只对语词的意义给以解释,而不一定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揭示。分为: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
29、规定的语词定义:当提出一个新的语词或在某种特殊意义上使用的某些语词时,我们就应当对它作出规定性的解释。
30、说明性语词定义:当别人不了解一个语词的意义时,我们就要对已有确定含义的语词给以说明。
31、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括被定义项,(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不得用比喻。
32、定义的作用:(1)通过定义,能够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结并巩固下来,(2)可以明确概念,要检查所使用的概念是否明确也要通过定义,(3)要把一个概念传达给原来不了解这个概念的人,也需要应用定义。
33、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划分的母项,另一部分是划分的子项,把母项分为若干子项的根据,叫划分标准。
34、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35、一次划分:是根据划分标准对母项一次划分完毕。
36、连续划分:是把母项划分为若干子项后,再将子项作为母项继续划分。
37、二分法: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将一个概念划分为一个正概念和一个负概念,也可一次划分和联系划分。
38、划分的规则:(1)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39、划分的作用:(1)通过划分,可以扩展、加深对事物的认识,(2)可以明确概念的外延,使人们了解一个概念能适用于哪些对象。
40、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的划分,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分为自然分类和辅助分类。
41、自然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把对象排列成各类的分类。
42、辅助分类:根据对象某种显著特征把对象排列成各个类,目的是为了从被分类的其他对象中易于找出某个对象。
43、列举:是划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划分的区别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列举并不要求揭示概念的全部外延,是揭示概念一部分外延的逻辑方法。必须遵守两条规则,每一次列举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列举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自考学习资料2
主要词性的前后搭配
名词
名词修饰名词 sports meeting
名词被形容词,冠词,代词修饰 a boy, a good boy, his dog
名词被非谓语动词修饰 I use telephone to talk with others, a sleeping child
名词用作动词或介词宾语 interest in swimming, group the children
动词
做句子谓语 I do homework
非谓语形式(to do,-ing, -ed) use telephone to talk, interest in swimming, limited food
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修饰名词 a good boy
形容词做主语或宾语补足语 The rich live in big house. I find learning English difficult.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play aside, very careful, very quickly
英语构词
通常包括六种方法:派生法、转化法、合成法、混合法、截短法和首尾字母结合法。
(一)派生法
英语构词法中在词根前面加前缀或在词根后面加后缀,从而构成一个与原单词意义相近或截然相反的新词的方法叫派生法。
前缀
除少数英语前缀外,前缀一般改变单词的意义,不改变词性;英语后缀一般改变词类,而不引起词义的变化。
用于名词,副词,形容词前表否定意义的前缀
dis-, dishonest
il-用于/ l /开头的词, illegal
non-, stop 停止 non-stop 不停的 nonsmoker
in-, incorrect
im-, 用于/m/ /p/ 开头的词, impossible
ir-,用于/r/开头的词, irregular
un-, fair- unfair
用于动词表反义的 un-, dis-, de-
uncover
disconnect
devalue
用于动词前表示错误的 mis-
misunderstand
Mislead
用于名词表程度大小
Super-, supermarket
Mini-, minibus
Micro, microphone
用于动词和名词前表时间和顺序
Re-, rebuild
Pre-, prehistory
Post-postwar, postpone
用于名词前表示其他意义
tele-(强调距离), telephone
auto-(自动), automobile
inter-(互相), internet
semi-半, semi-final
kilo-千, kilogram
self-自我, self-control
可改变词性的前缀
en-使, endanger, enrich
a-在…情况, aside, asleep, awake
后缀
给单词加后缀也是英语构词的一种重要方法。后缀通常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构成意义相近的其他词性;少数后缀还会改变词义,变为与原来词义相反的新词。
自考学习资料3
自考近代史纲要历年考点汇总
时间点汇总
1.中国近现代历史划分标志及时间断限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与历史分期
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开端标志:五四爱国运动
⑵历史分期① 党的创建时期(1919.5——1923.6)② 国民革命时期(1923.6——1927.7)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④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⑤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一任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第二任务)
5.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及主题主线
开端标志:鸦片战争
6.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①1840-1842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订,加速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
③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选择题必备考点
01.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02. 清王朝由盛转衰是在乾隆朝后期
03. 19世纪初,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的主要国家是英国
04.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
05.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江宁条约》)
06.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望厦条约》
0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黄埔条约》
08.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从中国攫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获利最大的国家是俄国
09. 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
10. 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11. 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12. 近代中国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0年后
14.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万国公报》
1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7. 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
18.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
19. 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林则徐,他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0. 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1.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提出“救亡”的口号
22. 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高频事件考点汇总
1,洋务运动的性质、指导思想、历史作用及其破产标志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历史作用:①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
②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开办新式学堂,派遣最早官派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翻译了一些近代自然科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④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破产标志:1895年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2.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国家体制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自考学习资料4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
一、稀缺性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
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
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
(一)理论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1)市场出清,就是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出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2)完全理性,是指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3)完全信息,指消费者和厂商只有具备完备而迅速的市场信息,才能及时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以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假说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二)理论的形成
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然后,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最后,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如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
第二节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需求不同于欲望。欲望仅仅是消费者的一种愿望,不一定有购买能力,而需求一定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两者的统一。两者差别在于是否具有购买能力。
二、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
2.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及预期等。
三、供给理论
(一)供给的定义
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
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是:价格、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以及预期。
(二)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
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实际上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述供给这个概念。
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在理解这一定理时,也同样要注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假设前提。这也就是说,供给定理是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离开了这一前提,供给定理就无法成立。
四、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一)均衡价格含义及形成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升;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二)供求定理
1.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五、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一)价格机制的含义及其内容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二)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并决定收入分配;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三)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中价格的调节作用以三个重要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第一、人是理性的。第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第三,信息是完全的。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会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这样,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产,减少了对该商品的供给。价格的这种下降,最终必将使该商品的供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当某种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也会通过价格的上升而使供求相等。价格的这一调节过程,是在市场经济中每日每时进行的。价格把各个独立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协调他们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经济和谐而正常地运行。
第三节弹性理论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二、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三、收入弹性
收入弹性,指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四、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五、供给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取决于生产。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影响一种商品供给弹性的因素也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时间因素。在经济分析中,时期长短与时间多少无关,而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调整。如果在某一时期内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完全可以根据产量来调整,这一时期就称为长期。如果在某一时期内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一部分可以根据产量调整,而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不能根据产量调整,这一时期就称为短期。
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时间相关。一般来说,在价格发生变动之时,供给量很难调整,即生产无法立即增加或减少,所以,即期供给弹性几乎为零。换言之,在价格变动之后的极短时间内,供给量几乎不变。在短期中,价格变动后,可以通过调整劳动力、原料这类生产要素来改变供给量。但由于生产规模不能变,调整的幅度有限,短期中供给缺乏弹性。在长期中,价格变动后可以调整生产规模,供给可以充分调整,长期中供给富有弹性。
六、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七、税收分摊
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称为税收归宿。在这种税收的分摊中,经营者承担多少,消费者承担多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可以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
自考学习资料5
自考教材
1.《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是自考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自考考试的重中之重,因此,《大学语文》是自考必备的书籍之一。自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要求。《大学语文》是一本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语文教材,是自考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教材。
2.《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是自考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自考考试的难点,因此,《高等数学》是自考必备的书籍之一。自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等数学》是一本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数学教材,是自考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教材。
3.《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是自考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自考考试的难点,因此,《大学英语》是自考必备的书籍之一。自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解和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学英语》是一本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英语教材,是自考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基础教材。
4.《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自考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自考考试的重中之重,因此,《政治经济学》是自考必备的书籍之一。自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政治经济学》是一本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是自考生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基础教材。
5.《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自考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自考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自考必备的书籍之一。自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本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计算机教材,是自考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础教材。
自考学习资料6
自考教材如何购买
很多准备自考的同学都不知道要怎么找教材,虽然之前有做过一期分享,不过受众有限,在这里就啰嗦几句。
1、找考试院购买
(1)考试院有公布购买渠道的
部分省市考试院有公布当地自考教材购买渠道,如:线上商城、线下商店。考生按照考试院公布的信息进行访问购买即可。
(2)考试院没有公布购买渠道的
部分省市考试院没有公布自考教材购买渠道的,考生自行去网上各大商城、或者找认识的自考学姐、学长购买相关教材即可(切记对照考试院公布的当年自考考试大纲、教材目标安排表购买)。
2、各大商城(某宝、某当、某东、某鱼)
3、往届学姐学长
Tips:购买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对照考试院当年公布的考试大纲、教材目录来购买,以免错过最佳复习时间;以及教材不建议一次性全部考试科目购买完毕,建议当次考哪些科目就购买哪些教材。
自考学习资料7
薪酬与薪酬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作出的贡献(包括员工付出的脑力、体力、时间、技术、创新以及实现的绩效),所给付的相应的报酬或答谢。
2.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3.报酬:是员工从企业那里获得的,作为个人贡献回报的货币性报酬和非货币性报酬。
4.薪金:又称薪俸、薪给、薪水,一般劳心者的收入为薪金,劳力者的收入为工资。
5.基本薪酬:是指组织根据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或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向员工支付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性报酬。
6.可变薪酬:是薪酬体系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有时也被称为浮动薪酬或奖金。
7.薪酬管理: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影响因素,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二、填空
薪酬体系主要由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两部分构成。
三、 简答
1.薪酬的形式:
(1) 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
(2) 物质薪酬和非物质薪酬
(3) 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
(4) 全面薪酬
2.薪酬的结构:
(1)基本薪酬
(2)可变薪酬
(3)间接薪酬或福利与服务
3.薪酬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1)薪酬管理是管理者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2)薪酬管理战略是企业的基本战略之一
(3)薪酬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4.薪酬的影响因素:
A企业外部因素
(1)国家法律法规
(2)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物价水平
(3)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
(4)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
B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
(2)企业的发展阶段
(3)企业的财务状况
C员工的个人因素
(1)员工所处的行业和职位
(2)员工的绩效表现
(3)员工的工作年限
5.薪酬管理的目标:
(1)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外部竞争性
(2)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内部一致性
(3)绩效报酬的公平性
(4)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6.薪酬管理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合法性原则
7.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步骤:
薪酬制度设计的要点:在于建立一套“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1) 职位分析和评价
(2) 薪酬调查分析
(3) 设计、确定薪酬结构
(4) 确定薪酬水平
(5) 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自考学习资料8
薪酬战略
一、名词解释
1.薪酬战略:是关于组织对于整合组织资源,决定资源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项目,达到引导组织期望行为与强化组织价值的决策框架。
2.成本领先战略:它实际上就是低成本战略,即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产品。
3.差异化战略:是企业通过采用特定的技术和方法,使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它是指企业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创造与众不同的东西。
4.专一化战略: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单一产品或服务,或者将产品或服务指向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的顾客群。
5.稳定发展战略:是指企业保持现有的产品和市场,在防御外来环境威胁的同时保持均匀的、小幅度的增长速度。
6.收缩战略:是指企业面临衰退的市场或失去竞争优势时,主动放弃某些产品或市场,以维持其生存能力的战略。
二、填空
1.企业的战略态势可分为:稳定发展、快速发展、收缩三种发展趋势
三、简答
1.薪酬战略的内容(构成要素):
包括 薪酬战略要素和薪酬政策
最核心的薪酬战略要素有五个方面:
(1)薪酬基础
(2)薪酬水平
(3)薪酬结构
(4)薪酬文化
(5)薪酬管理
2.薪酬战略的特征:
(1)薪酬战略是与组织总体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决策
(2)薪酬战略是一种具有总体性、长期性的薪酬决策与薪酬管理
(3)薪酬战略对组织绩效与组织变革具有关键性作用
3.薪酬战略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可以帮助企业很好地控制劳动力成本,保持成本优势
(3)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和协调资源,使各项活动与企业战略相匹配
(4)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功能
4.战略性薪酬管理提出的背景:
(1)人力资源战略性地位的提升
(2)薪酬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
(3)薪酬管理权限和权能的扩大
(4)转变“唯技术论”的薪酬管理
5.战略性薪酬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色转变的要求:
(1)保持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
(2)减少事务性活动
(3)实现日常薪酬管理活动的自动化
(4)积极承担新角色
自考学习资料9
《汉语言文学》自考考试复习资料
双簧戏:
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为人生、现实主义)
创造社
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主张:尊重自我,注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为艺术,浪漫主义)
新月社
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
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语丝社
1、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2、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3、《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1.曹操的诗歌创作成就:
(1)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曹操今传诗作皆为乐府诗,而且是“以乐府题叙汉末事”如《对酒》、《嵩里行》;
(2)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一诗不事雕琢,纯用白描,大处落笔,气度恢弘,慷慨沉雄。2.曹植诗歌:
(1)前期多抒发其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
(2)曹植后期的作品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3.“七子”之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
“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是建安诗歌的代表诗人。4.王粲诗歌:
(1)前期诗作的内容多是抒发志士怀才不遇之悲愤,反映战争离乱引起的凄伧之情,代表作是《七哀诗》三首;
(2)后期多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代表作为《从军诗》五首。5.蔡琰五言《悲愤诗》:
(1)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对感情的描写、对心理活动的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
(2)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
(3)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字字血泪,真实生动,深切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有史诗般的效果。6.阮籍《咏怀》诗 82 首的艺术成就:
(1)阮籍的《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阮籍用典颇多,多用比兴、象征烘托意象、渲染气氛,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思,所以也显得意蕴深沉;
(2)阮籍的《咏怀》诗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阮籍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自考学习资料10
自考要准备哪些学习资料?
教材:包含考试的所有知识点。
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学完课本呢?
(1)概览:初步了解教材,制定好学习计划;
(2)通读:整体掌握教材内容;
(3)结合指导,明确重点、难点、疑点内容;
(4)读考试大纲,根据提纲进行学习,掌握和记忆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真题:历年试卷的主要用途在于,帮你分析试卷结构,都有什么样的题型,每种题型所占的分数。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考试的内容。
自考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合理利用学习资料,持续努力,必定能够跨越困难,收获知识的硕果。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为正在备战自考的你提供一些帮助。记住,学习永无止境,每一步的努力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愿你在自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文由用户 shuwan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lps.cn/doc/w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