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7篇精选范文)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和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法,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研、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与同学、老师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和互动,我不断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研究性学习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激励我勇敢面对挑战,追求卓越。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我在知识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攀高峰的勇气。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研究性学习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不止。下面将为你分享一些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7篇精选范文)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1

这学期研究性学习,我们组对温州方言做了初步研究,这次研究给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它让我懂得了团队意识。我在小组中任组长,其他人有的负责采访父母,有的负责设计调查试卷,大家的分工都很明确。想要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我们一步步地走来,每一个组员都付出了莫大的努力,所以说,这份调查,是我们劳动的结晶,也是我们为之骄傲的成果。

另外,通过这次活动还使我理解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的重要性,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又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比如:在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时,将不同的时间段打上分数,最后将分数累积起来以寻求一个平衡点。这就将课本上的统计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中。

还有,这次活动还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会上站住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提前让我们接触社会,锻炼自身的’活动能力与实践能力。让我们在学校里就学到如何去组织工作,去实践工作,去总结工作。

不知不觉中,这门功课已经陪伴了我许久,这段时间的学习真是令我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使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也要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大家的这次机会,感谢付出辛勤劳动的小组其他成员。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2

4月26日下午有幸请到了教科所胡远明主任,胡主任作了一场题为《课堂教学与小课题研究》的报告。让我着实受益匪浅。胡主任立足课堂教学,引导老师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问题生成课堂,让我们感觉到豁然开朗。原来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课题,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从来不缺少科研,我们缺乏的只是发现科研的“眼睛”。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这学生,上着一节又一节的课,思考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然后我们开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取得了效果,那么我们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方法差强人意,那么我们排除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可能。那么这就是在做课题!

课题是什么?从我们开始上学就知道这是“大家”做的事情,距离我们很远很远;上班后,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好像科研依旧高不可攀。现在发现,原来我们一直在发现问题,只不过没有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我们一直在解决问题,只不过没有将过程梳理清楚;我们获得了成果的经验,只不过没有把这些有效的经验提炼出来。

怎么做课题?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猜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将“疑问句”转化为“陈述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借鉴他人的成果,站在巨人肩上,然后一步步的去实践;最后形成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但这个终归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成果。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3

4月17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伍海云教授的《做小课题研究,当大作为的老师》专题讲座。我认真地听着,详细地记录笔记。伍海云教授深入浅出对课题研究作了方方面面的指导讲解。听完讲座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我明确了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就是一个以教育教学问题为指向,积聚众人智慧,产生思维火花的研究平台。”

二、如何让课题研究做到实用、有效,而且不会造成教师平常的教学负担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三、应找准课题研究的`“点“。这是伍海云教授在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伍海云教授深入剖析我们小学的课题方案,具体的事例,一针见血地指明了撰写课题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引以为鉴,少走弯路,明白了写好课题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写好课题方案。

四、如何做到扎实研究。在这方面,伍海云教授讲了三个方面:1、研究方法的选择。在于文献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2、工作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工作计划分为实验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一定按照计划进行。3、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应当体现真实性,典型性,充实性,特色性。要有针对性设计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表格。要有标准性地分类整理材料。

这次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意义重大,为我们今后申报课题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4

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关于中国美食的课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此次研究活动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我们确定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是《舌尖上的中国》,与当下正在热播的《舌尖上中国第二季》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对中国不同分区的.主打美食的了解,从地理视角感受到美食对该地区的独特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地理知识的理解,直观上感受着美食的诱惑,深深为中国美食文化所吸引。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来自于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每个班级平均分成6到7个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理区域,在小组分工后各自展开调查与搜集资料,持续时间一个月,效果非常好。从整个活动来看,学生对中国美食这一研究内容充满兴趣,大家都被色香味俱全的中国美食所吸引,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学生主要通过上网收集一些图片、文字及视频整理材料并撰写成文。有的学生介绍美食的美丽传说,食材的获取方法或是介绍制作方法,有的学生展示美食图片,并制定吃货路线,直观形象,尝尽天下美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着知识带来的喜悦。还有的学生独辟蹊径用地理视角去解读中国美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总之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很成功,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5

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习,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我受益匪浅。结合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与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以下几点体会:

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何上好复习课呢?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呢?

一、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人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不论是单词、句型还是课文,都应在学过的当天及时复习一次,以后可每隔1、2、4、7、14、30天分别再及时复习,只有及时复习,才能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否则,等到遗忘了再去复习,那无异于再重新学习新知。

我们有许多教师在茶余饭后都提到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毛病,那就是学得慢,忘得快。就包括我本人在内,有时也非常生气。比如我在去宜兴会课之前,复习过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垂线,平行线等,我就让学生自己把练习处理了,等我评讲时。练习里出现了这样一题: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许多学生仍然用三角板的斜边去画,我一看就很生气,明明是非常简单的内容,怎么还会错呢。这时我突然想起人的遗忘规律,引导学生说: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上个星期提到的,就板书在黑板的这个位置的。过来一会已经有学生想起来了,我又给学生一点时间。到最后大部分学生记忆慢慢的被我唤醒。这样处理是不是比大发雷霆后教师给与的效果好。想象学生对于角的分类以后还会忘记吗?

二、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

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都是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的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比如,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重点放在面积公式的推到过程上,让学生明白三角形、梯形的计算中为什么要除以2,从而抓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加深了认识。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三、复习中要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

在复习中我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如:在复习应用题中,要善于让学生揭示解题思路,积累和总结解答经验与方法。对一般复合应用题,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条件求问题与从问题想条件的不断往复结合思考探索;对分百应用题要注意线段图和划批比较关系的关键句,找准单位“1”的量,并重视量与率的对应;对求平均数问题要重视抓问句,由此找准被平分的总量和所平分的份数;相遇问题,要善于找速度和,并画行路示意图;归一问题和比例问题,要坚持列条件表;这些解题的方法和带规律性的东西,要通过复习切实让学生掌握,形成新的能力。

四、复习中要综合应用,拓展提高

复习课的功能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所以复习课的练习应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提高。根据复习课内容的侧重点有选择设计下列练习:

1、综合性练习。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复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在学生对这类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掌握的基础上,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和一个顶角的度数比是2:1,这是一个()三角形。我就先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探索性练习。这类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如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计算其面积。学生思维活跃,探究兴趣浓厚。

3、开放性练习。开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都能得到训练。如教师提供两条信息:“六一班有男生25人,六一班有女生20人。学生自己提问题解答。学生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各种问题,选择不同方法解答,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如164人去春游,大课车每车坐40人,需几辆车?一部分学生认为4辆就够了,其余4人每车多加一个;另一部分认为要5辆,不能违反交通规则。学生已能联系实际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了。

由于复习课容量大,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胸中有丘壑,善于抓住知识系统联系,使佛珠粒粒,一线成串。善于根据不同知识侧重点精心设计练习,更要重视教学媒体的应用才能使本模式在实施中取得好的效果。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6

10月25日,我到稳坪镇铁坑完小参加了贵州省小学数学安云乡村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研讨活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的听课和课后研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现自己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努力。通过几位优秀教师对学生的授课及其他老师的评课使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1、小学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数学学习环境就是课堂教学,学生在这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要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计算、感悟计算、领会计算。

2、创设情境,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课上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才能得出认知的理念。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数学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科,计算练习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只有营造浓厚的计算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生搬硬套,数据缺乏科学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情境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就能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兴趣就能倍增。

3、过程重于结果,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一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所以教师要重视演绎推理,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充分感知、感悟算理算法,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理,在强化中感悟归纳推理,最终具备灵活、简洁、准确、合理、速度、优选的计算能力。当然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其中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4、放大错例,深化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促进认知结构的组合,推动思维层次的深入,为他们形成良好思维打下基础,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7

从10月开始的骨干研修班,我和同班的学员们一起经历了集中的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两个阶段的学习,感触良多。

首先,在理论学习上,我们领略了曹培英,王炜等专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先知先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述的一些案例,有的让人感觉设计极富新意,有的似乎曾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亦或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碰到的教学疑问恰恰在这时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如一个教学处理方式,或是一道精彩的练习设计,或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意外处理方法等等,为自身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像朱小青、黄开选、陈裕鑫、黄莉莉等这些身在一线的优秀教师更是把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和经典教学案例,或是对教材的解读,或是小学数学教学各领域内容的解读等都让我体会到,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实在,因为他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地方,也身在一线,让我们实在的感受到,教育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共同探讨。他们的`讲座让我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概率和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

第二,课堂跟进教学展示活动让我也收获了不少。在第一、二次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我和同校的方倩、杨海鸥老师一同经历了磨课的过程,虽然自身并没有上课,但是在磨课中总是有许多思想共同交汇和分歧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交流碰撞和畅所欲言中共同学习了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当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得到优秀教师和专家肯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是值得,至少他们的精彩中也有我们的一份。

第三,当自己的评课记录和主评的优秀教师不谋而合的时候,使我对教学又多了一份热情和信心,就如第三次的课堂教学跟进活动中省教坛新秀黄开选老师点评的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当中,就点到了上课老师的一个可取之处和自己的观点一样的时候,自己心里感觉到一丝的欣喜,心想“原来我的想法和省坛这样优秀的教师也有交汇的时候”。是啊,优秀教师名教师他们也是一步一步从自己的真实教学中吸取和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才会渐渐成长起来的吧。这时,我想到,那我们这些年轻的还在探索中的一线数学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努力认真的去探索和学习呢。

虽然,这个骨干班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相信由进修校陈益阳老师的认真热心安排的集中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活动必定能够使我们的学员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在这里特别感谢苍南进修校,感谢陈益阳老师为我们班所做的努力。最后,我想说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骨干班的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我们每个学员重新认识自己,改进自身的新起点。

本文由用户 ating 上传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zlps.cn/doc/w3216.html

(0)
atingatin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